12月4日,警用無人機降落在全自動機場。通訊員溫劍萍攝
高空懸停、精準降落,11月24日,被一鍵召回的警用無人機穩穩落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公安局引進的全自動機場上。
“更換電池。”在距全自動機場2公里外的指揮屏幕前,福海縣政府副縣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霍清元下達指令。一旁,隨著民警在鍵盤上敲下確認鍵,這一全疆首個應用于警務工作的無人機全自動機場迎來當日第3次更換電池任務。
更換電池無需人力。屏幕上,4個不同角度的圖像回傳顯示:方形箱狀的全自動機場內,機械臂伸縮騰挪,不僅為無人機更換了新電池,還將舊電池放回蓄電盒內自動充電。不到30秒,電池更換完畢,伴著“起飛”指令,無人機再次升空,沿線巡邏。
“高效、便捷、智能。這就是無人機擁有全自動機場的優勢。”霍清元說。
為何引進無人機全自動機場?霍清元介紹,隨著城市不斷發展,社會治安形勢日益復雜,依靠人工記憶地理環境或傳統二維地圖指揮調度,不能滿足警務工作需求,隔空可視化應用愈加迫切。
“警用無人機的出現被視為現代化警務建設的躍升和突破。”霍清元說,不同于其他公安機關人力操作式的無人機警務模式,今年10月,經過前期探索論證,福海縣公安局結合自行研發的三維實景地圖,引進無人機全自動機場。機場落地后,最大飛行高度800米,飛行半徑可達15公里的無人機,根據警務工作需要隨時接受調度,快速飛抵城區任意位置,開展圖像信息回傳、現場抓拍取證、動態跟蹤追擊等工作,實現了即時指揮、快速反應、靶向發力、精準用警,大幅提升了打防管控工作的質效,形成全流程自動化的低空警務模式。
以“撿漏”為主的拉車門盜竊并不罕見。今年秋季,福海縣發生多起盜竊案件,群眾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為從源頭打擊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福海縣公安局積極開展拉車門等“三門”行動的同時,調度無人機聯合地面警力,圍繞轄區案件高發重點區域開展網格化巡查。
10月25日23時許,福海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民警張軻記得很清楚,他為無人機設置好飛行高度及飛行路線,打開無人機夜間熱成像探測模式,確認了起飛指令。不到1分鐘,張軻在無人機回傳的熱成像畫面中發現兩名可疑男子。
“天已經黑了,他們倆卻在停車場里來回走動,還彎腰觀察停放的車輛,鬼鬼祟祟嘗試拉動車門。”張軻說,警察的敏銳性讓他斷定:兩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有了突破性發現,張軻趕忙呼叫附近警力快速趕往現場,通過無人機自動錄像取證。
在事后的取證視頻中,記者看到,1分鐘后,巡邏警力駕車到達現場。見有警燈閃爍,兩名正在拉車門的竊賊非但不慌亂,還利用停車場昏暗的燈光縮在密布的車輛后方,妄圖躲過民警的視線。
他們哪里知道,百米高空之上,一架無人機通過熱成像已將他們的行蹤探測明晰。2分鐘后,在無人機的指引下,民警成功抓獲2名竊賊。經訊問,2人已在當地作案多起。
“偵破案件的過程中,我對無人機的效能有了新認識,它真正實現了高效指揮與精準用警,為警務實戰增添了戰斗力。”張軻說。
據了解,自引進無人機全自動機場以來,福海縣公安局街面“三類案件”實現零發案。
除了協助偵破案件,福海縣公安局還將主防警務、預防警務與警用無人機巡邏深度融合,全力助推城市綜合治理,構建立體化安全防范體系。
10月初,無人機在巡邏中發出煙霧報警。巡邏警力到場后,發現一輛汽車自燃。因發現及時,救援力量快速到達,火勢得到有效控制。
11月2日,一起交通事故中,當事人因不熟悉道路難以說清事故地點,若按傳統模式出警,民警將耗時耗力。關鍵時刻,無人機在空中站得高、看得遠的優勢盡顯。不過5分鐘,無人機發現了事故地點。“要在以前,我們至少得找20分鐘。”福海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民警哈斯鐵爾·沙依拉木汗說。
“我們將繼續拓展更多低空警務應用場景,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新格局。”霍清元說。(記者 趙書城 通訊員 李慧玲 溫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