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來寧夏,看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普法方式,看到了欣欣向榮的塞上江南新‘楓’景,不虛此行!”
“寧夏在聚合基層法治力量,盡早盡小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值得借鑒。”“過去遇到點矛盾就吵架動手的人多,現在知道找綜治中心‘主持公道’,這種變化是寧夏法治建設在每個人身上的投射,很細微、很直觀也很可喜。”
……
這是全國各地法治媒體記者多日行進式采訪后的真切感受。10月14日至18日,“見證75年·基層法治寧夏行”全國省級法治媒體集中采訪活動舉行。全國24家省級法治(制)報的社長、總編輯及優秀記者齊聚塞上,充分利用法治媒體專業特長,深度挖掘推介寧夏法治建設、平安建設新理念、新思路、新成就,濃墨重彩講好寧夏政法故事,傳遞寧夏政法聲音,展示寧夏政法形象。
5天時間里,采訪團40多名記者分赴固原、中衛、銀川三市,深入基層、下沉一線,實地走訪近20個政法戰線、平安戰線采訪點位。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記者們與該縣政法機關部分黨員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活動,身臨其境地接受了一次革命傳統再教育;在硝河鄉,記者們旁觀土地糾紛化解過程,感受當地踐行“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運用“1133”工作法推動“事心雙調雙解”,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生動實踐。
在中寧縣人民法院,記者們與法官一起進園區走企業,探訪該院推動“一企業一法官”助企舉措走深走實,促進企業跑出轉型升級“加速度”的有益探索。
在常住居民2萬余人的銀川市金鳳區湖畔嘉苑小區,記者們聽交警講述“地下車位閑置、地上一位難求”到車輛各歸其位,人車混行到各行其道的顯著變化,解鎖大型小區“治堵密碼”。
社區鄉村、田間地頭、機關企業……記者們一路前行、一路感受,用細膩的筆觸記錄著各地政法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牢政法政績觀,以“政法在干”護航“寧夏安”的生動實踐。既做見證人,又當“推介官”,記者們用豐富的傳播形式,為“塞上楓橋”基層法治工作機制、“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持續改革和加強派出所工作、矛盾糾紛“事心雙調”等特色舉措和先進經驗持續點贊。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北方法治報社社長蔣蔚紅說,她感受到了法治護航寧夏建設的真知實效,也感受到了新時代寧夏的紅色信念之美。
河南法治報社副總編輯李葆童對長征精神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在采訪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的過程中,我們從他們的職業精神、為民情懷、工作作風中看到偉大的長征精神的滋養。”
廣西法治日報社總編輯助理何乃尋則表示,在采訪活動中了解到寧夏基層治理的諸多優秀做法,他將既當好記者,也當好“使者”,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寧夏、熟悉寧夏。
本次活動由寧夏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寧夏法治報社承辦。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導和各級政法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活動探索開展“中央廚房”式宣傳調度模式,提前摸底收集整理大量先進做法、典型案例、突出成效、模范人物故事素材數據,從源頭保障內容及時供給,實現宣傳資源優化配置,確保優質內容高頻次傳播,持續形成“宣傳沖擊波”。主動設置議題,積極動員各省法治媒體、本地政法新媒體參與互動,形成專業媒體和政法新媒體協同發力的疊加效應。
截至目前,活動在各省法治媒體重要版面、門戶網站、客戶端、新媒體平臺發布系列文圖、海報、短視頻等新聞產品1035篇(條),“見證75年·基層法治寧夏行”“法治寧夏”等網絡話題(合集)閱讀量過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