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牧場,在群眾家門口,或是席地而坐,或是幾張桌椅,簡單的陳設卻調解化解著一樁樁老百姓的“心頭事”,這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人民法院“馬背法庭”巡回辦案人員日常工作的真實畫面……
近日,曲麻萊縣人民法院干警接到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案件的當事人才某與名某為朋友關系,2024年3月名某從才某處借款16000元,并承諾約定時間將欠款一次性結清,可到了約定時間才某多次向名某索要該款項未果,面對這樣的困境,才某無奈只得將名某訴至人民法院。
考慮到兩位當事人都為牧民,長期在牧區放牧,本著減少當事人訴累的原則,了解基本情況后,巡回法庭業務骨干立即驅車前往秋智鄉處理案件。
到達現場,調解員西然拉毛對案件進行了詳細調查,聽取了才某與名某的微信語音聊天記錄,查看了借貸合同,并對才某、名某雙方進行了單獨談話,解釋了相關法律條款。經過幾輪深入的溝通和協商,名某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承諾將盡快償還債務,在曲麻萊縣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音視頻調解記錄和干警的監督下,雙方握手言和,達成一致,并簽屬了調解協議。
此時,天色已晚,才某為法院干警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激動地說道:“謝謝你們,感謝你們幫我挽回了損失,我相信法律,相信你們!”
返程到達縣城時,已是夜晚,像這樣的一天,對于曲麻萊縣法院的干警來說是再也普通不過的一天……
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遠,風雪有多大,哪里有法律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曲麻萊縣幅員面積廣闊,人口居住分散,平均海拔4500多米,縣域面積5.24萬平方公里,部分村社交通路況差,驅車幾百公里,騎馬幾個小時,往返一兩天是常有的事,基層牧民群眾在解決矛盾糾紛、開展案件訴訟時極為不便,立足縣情,曲麻萊縣的“馬背法庭”應運而生。
多年來,曲麻萊縣人民法院本著“讓法官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初衷,實現“群眾在哪里,法律服務就延伸到哪里”,讓偏遠地區的農牧民足不出戶也能夠享受法治陽光。
曲麻萊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達青說:“現如今我們依然保留使用馬匹,甚至步行的方式到牧民家中了解案情,并依托賽馬節、蟲草采挖節、大型傳統民俗文化節,深入偏遠牧區山間草場,堅持就地受理、就地調解、就地開庭、就地宣判、就地執行,將法庭設到矛盾糾紛的第一現場,充分發揮訴源治理的社會功效,切實解決執行難題。”
正如達青所說,曲麻萊縣人民法院組織業務骨干針對直接查控財產困難、雙方當事人矛盾糾葛較深的案件赴距曲麻萊縣城較遠的鄉鎮開展了“馬背法庭·曲信于民”巡回執行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
曲麻萊縣法院副院長彭措達杰說:“距離縣城500余公里的駐格爾木市昆侖民族文化村是玉樹州惟一的跨地區三江源生態移民村,一直以來,當地群眾由于路途遙遠、訴訟成本高、語言不通等因素,導致移民村群眾訴訟困難,執行困難、訴訟成本高的問題長期存在。為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院組織開展了巡回執行活動,共接待審理案件31起,調解16起,當場給付6起,釋法明理不起訴9起,找到長期失聯當事人5人,幫助當事人網上立案2件,主要涉及勞務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借款合同糾紛、代牧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撫養費糾紛等案由,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