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地區實際,通過創新舉措、優化布局、強化保障,推動司法服務關口前移,引導群眾選擇“不傷面子、不傷和氣、不花錢、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有力促進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和就地化解。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我們下周開展駐村調解工作,麻煩您通知一下群眾,有矛盾糾紛都可以來……”
在流動立案點上,瑪多縣人民法院調解法官就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現場立案并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展調解,綜合雙方證據材料以及案件事實,片刻后雙方當事人便達成一致意見,當場履行欠款2500元,為該起矛盾糾紛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僅僅一個下午,流動立案點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6起,并全部妥善化解。
“以前我一直覺得訴訟是件麻煩的事情,沒想到這次這么快就能拿到錢,現在打官司方便多了。”一當事人說。
減輕訴累,滿足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切實打通訴訟活動“最后一公里”是一項長期性的民生工程。
“針對人民法庭覆蓋外的鄉鎮,瑪多縣人民法院不定期開展巡回審判駐村調解工作,現場設立流動立案點、流動法律咨詢站,為群眾提供就地立案、就地調解、案件答疑、法律解析、跨域立案等諸多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訴訟,減輕訴累。”瑪多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錢快乾表示。
近年來,瑪多縣人民法院積極轉變工作思路,通過開展駐村調解工作,從“群眾進法院”變為“法官進社區”,審判職能不斷延伸下沉,“身邊的法院”讓更多訴訟活動深入村居,實現了法院、村委會、人民調解員零距離解決當事人矛盾糾紛。
把智慧法院送到群眾家門口
“以前總覺得法院離我們很遠,現在才知道,法院就在我們身邊。”花石峽人民法庭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媒介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把訴訟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將矛盾糾紛化解至萌芽狀態,得到當事人高度認可。
調解中,對方當事人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指尖訴訟”,高效解決矛盾糾紛。
“法官,只要在手機上說清楚雙方的事情就可以嗎?對方會遵守調解協議嗎?”有群眾問。
“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后,我們會出具裁定書,這和你們來法院調解是一樣的。而且申請司法確認后,如果對方不按期履行義務,你有權申請強制執行。”調解法官才偵措解釋道。
在巡回調解中,瑪多縣人民法院以人民法庭為基準點,依托數字平臺推動訴訟服務向外延伸,以數字賦能司法新“楓”景。
“打官司耗時費力是當事人的普遍認知,巡回調解中如果遇到異地當事人,我們普遍會使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遠程調解,進而縮減群眾訴訟成本,節約訴訟時效,真正實現訴訟服務便民利民,打破了群眾參與訴訟活動的空間限制。”瑪多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高玥介紹道。
隨著人民法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全面展開,瑪多縣人民法院堅持以群眾法治需求為導向,主動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把訴訟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積極對接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人民調解組織等基層解紛力量,大力推進“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
立審執一體化破解履行難題
人民調解是解決民間糾紛的第一道防線,是化解矛盾、消除紛爭的前沿陣地,也是瑪多縣人民法院多元解紛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調解工作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執行問題,群眾不愿意留下‘案底’,原被告均拒絕司法確認程序,這為調解履行帶來了巨大壓力。”錢快乾說。
在一起借款合同糾紛中,調解法官在調解中積極促使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中增加履行擔保和其他保障性條款。該案調解成功后,遂即錄入訴前案件進度表并移送至立審執銜接辦公室,輪班法官、法官助理定期以電話、走訪形式督促當事人,并將督促履行情況記錄至履行情況跟蹤表。
履行屆滿前,該案當事人主動聯系法院,表示要履行還款義務,調解協議得到實際履行,有效避免調解案件因當事人不履行而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充分保障了當事人合法權益。
瑪多縣人民法院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途徑,建立健全跟蹤履行、案件流程監管機制、案后回訪、值班法官等相關機制,在各訴訟階段送達財產保全告知書、訴訟財產保全風險提示書、督促履行告知書等提示性文書,把立案、調解、審判一體化納入執行環節,多舉措“兜底”解決履行難題,形成了以保促調、以保促執的良好履行執行氛圍。
今后,瑪多縣人民法院緊扣“公正與效率”主題,樹牢“如我在訴”理念,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走深走實,答好公正司法“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