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治安防范組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情報信息采集員、法律政策講解員、交通消防安全宣傳員、便民利民服務員“六大員”職責,助力基層派出所,將警務延伸到農牧區群眾的家門口……
十年來,村(社)警作為海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基層派出所警務工作的重要輔助力量,扎根鄉村,融入社區,夯實了基層治安防范根基,成為“大湖之北”基層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建警——
從214名村警到241名村(社)警滿額運行;2023年,全州更換村(社)警16名,更換率為7%;積極推動34名村(社區)“兩委”或治保主任擔任村(社)警
今年7月,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氣象路社區安全員楊俊梅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社警。楊俊梅說,她從小就很羨慕警察,在近不惑之年實現了這一夢想。
這是海北州公安機關動態調整村(社)警隊伍,夯實基層根基的舉措之一。
經層層嚴格篩選培訓,2014年4月,海北州委政法委在全州30個鄉鎮214個農(牧)業村選配村警,以此有效解決基層警力不足問題。一年后,這一全省首創之舉由“海北經驗”上升為“青海模式”。
這支身兼多職的編外警察隊伍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真正打通了警務服務群眾、治安防范的“最后一米”。3年后,海北州委政法委為全州27個社區選配了社警。據此,海北州241名村(社)警隊伍正式形成,并始終保持滿員運行。
——堅持把“一村一警”建設作為平安海北建設的基礎工程和創新社會基層治理模式的重要工程,統籌加強村(社)警力量的同時,積極構建群防群治力量體系,搭建起覆蓋全州各鄉鎮村(社區)的系列微信群,緊密聯系起10萬余名群眾,有效實現了農村警務工作前移,破解了農村社會治安的瓶頸難題,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助推公安基層工作再上新臺階。
——圍繞“派出所主防”職能,在《海北州公安機關持續優化巡邏勤務模式進一步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了村(社)警巡邏防控重點和要求,指導村(社)警規范開展警務工作,并積極推動34名村(社區)“兩委”或治保主任擔任村(社)警,不斷提升農牧區警務建設和治安防范能力水平。
——針對有些村(社)警業務水平不足、責任心不強、服務理念有缺失、解決問題不及時等問題,海北州公安機關施行動態管理,及時更換村(社)警。僅2023年,全州更換村(社)警16名,更換率為7%。
強警——
派出所“一季度一培訓”,縣公安局“半年一輪訓”,目前,村(社)警參加警務培訓8000人次以上;逐人簽訂“8小時以外”管理承諾書;80個派出所獲得村(社)警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520人次受到優秀村(社)警表彰
今年8月底,門源縣百余名村(社)警接受下半年集中培訓,從理論知識到實戰技能,武裝頭腦,提升本領。
侯同元是門源縣泉口鎮大灣村村警,海北州警齡最長的村警之一。十年來,6次被評為全州優秀村警。
……
嚴管厚愛,是海北州公安機關有效激活村(社)警隊伍活力的“良方”。
——嚴格落實村(社)警教育培訓機制,按照派出所“一季度一培訓”,縣公安局“半年一輪訓”的任務目標,定期開展以突出實戰技能和服務群眾工作能力為主的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參訓人員達8200人次。
——定期召開村(社)警工作匯報會和不定時抽查檢驗工作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面對面交流工作進度、分派工作任務、分享工作經驗、反饋工作意見等,以比學趕超、增比進位達到提質增效。
——完善村(社)警“8小時以外”管理制度,逐人簽訂“8小時以外”管理承諾書。嚴格落實請銷假制度,通過微信群隨時向派出所報告在崗情況、請假去向等,以強化日常管理,提升紀律作風。
——積極落實暖警工作,先后投入500余萬元,為村(社)警配備服裝、警用摩托車、單警裝備、照相機、辦公桌椅等,并免費培訓考取摩托車駕照。
——加強村(社)警待遇保障,積極落實“每三年上調10%”的標準,村(社)警的勞動報酬從最初的1100元/人逐步上調至現在的1550元/人不等。
——制定修改完善《海北州公安局村(社)警隊伍獎勵辦法》,持續樹培優秀村(社)警典型,讓學習先進、爭當典型蔚然成風。十年間,全州受表彰獎勵的村(社)警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派出所)超過80個,受表彰獎勵的優秀村(社)警520人次。
從警——
協助派出所采集信息3萬余條,協助公安交管部門登記機動車信息1.5萬余條;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3400余件;向公安機關報告發生在本村(社區)的刑事案件10起、治安案件330起;協助收繳各類槍支100余把、子彈3.4萬余發、管制刀具2.3萬余把
2017年,剛察縣沙柳河鎮潘保村兩名年輕人因小矛盾導致命案,待民警趕到現場時犯罪嫌疑人已經逃之夭夭。村警才讓當周極力勸導其父母讓犯罪嫌疑人主動投案,爭取寬大處理。最終,犯罪嫌疑人在其父母的勸說下投案自首。
2018年除夕夜,門源縣泉口鎮大灣村一老人和酒醉的兒子發生矛盾。村警侯同元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去調解。老人因生氣導致舊疾發作,而兒子爛醉如泥自顧不暇。侯同元找人駕車將老人送到醫院救治,忙完回到家已經是大年初一清晨了。
……
深耕警務,服務鄉村社會治理,是村(社)警發揮“六大員”職責的起點,也是落腳點。
——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前沿,海北州村(社)警隊伍積極協助村鎮干部、派出所民警深入開展信息采集、走訪入戶等工作,第一時間了解社情民意,既助推農村各項重點工作扎實開展,也為深化基層治理提供了數據參考。十年來,協助派出所采集信息3萬余條,收集掌握社情民意1500余條,其中有價值信息152條;助公安交管部門登記機動車信息1.5萬余條。
——作為派出所延伸力量,海北州村(社)警隊伍為有效解決農村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問題,積極協助派出所民警深入村組、山林等重點區域扎實開展治安防控巡邏。深入群眾全面了解家庭鄰里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動向,特別是在槍爆整治專項行動中,深入開展“緝槍治爆”宣傳教育活動,動員群眾積極提供線索,有效壓降了全州非法槍爆物品的存量,構建起全方位、全覆蓋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十年來,向公安機關報告發生在本村(社區)的刑事案件10起、治安案件330起,協助收繳各類槍支100余把、子彈3.4萬余發、管制刀具2.3萬余把。
——作為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海北州村(社)警隊伍堅持警務圍著群眾轉,充分利用“距離最近、關系最親、反應最快”等特有優勢,積極協助派出所推進“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扎實開展送證上門、送服務入戶、送法律政策宣傳等活動,用實際行動主動回應群眾的期盼。十年來,協助轄區派出所發放居民身份證2.5萬余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3400余件,開展便民服務、政策法律宣傳10萬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