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甘肅林區兩級法院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重要囑托,準確把握司法審判在生態文明法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打造生態環境“特色審判”為抓手,建立覆蓋全省的大協作、大保護、大治理格局,為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甘肅篇章生態根基貢獻了法院力量。
子午嶺林區法院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穿越“秦直古道”與轄區林場黨支部組織開展了“黨建引領+生態保護”宣傳活動,共同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新模式,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白龍江林區法院依托“楊華暉雙語法官工作室”,持續推進雙語法治宣傳進林場、進村寨、進學校、進社區,開展了“生態司法逐綠而行”主題普法宣傳活動,用民族語言架起溝通橋梁,以拉家常的方式向少數民族群眾普及法律知識。
“密林深處法槌響”。子午嶺林區法院大力開展巡回審判,將審判法庭“搬”進轄區林場、村社民寨、大山深處,組織當地民眾進行旁聽庭審,就地開展法治宣傳,旁聽村民一致表示:“旁聽庭審是一場看得見的法治公開課”。
白龍江林區法院堅持“誰破壞、誰修復”工作原則,依托轄區豐富的水域資源優勢,與公安、檢察、林草、農業農村等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生態修復協作機制,督促涉及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被告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實現了懲治犯罪與保護生態的雙贏共贏多贏。
祁連山林區法院全面落實“祁連山國家公園司法協作聯席會議”精神,在“6.5”環境日、“8.15”全國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深入祁連山腹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轄區群眾積極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自覺做良好生態環境的守護者和推進者。
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沿黃九?。▍^)法治媒體深入挖掘司法審判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鮮活經驗和典型案例,采訪團通過現場特寫、圖文報道、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立體式報道,全面展示了甘肅林區法院守護黃河流域的好經驗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