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已過去9天。走過長所鄉,走過措果鄉、曲洛鄉……一路走過,記者看到,在這片高原上生活的同胞們,一雙雙眼睛里閃動著沉靜、不屈。
1月13日晚,日喀則市公安局駐曲洛鄉措昂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卓拉到臨時安置帳篷走訪群眾。
如果有人問,在震區采訪的8天里,哪些人讓記者感受最深。記者坦言,最常在腦海里浮現的,是一個群體的身影——
他們扎根這片土地,在震后最先抵達救援現場;他們心系轄區群眾,強忍淚水、揮灑汗水;他們承擔最持久的群眾安置任務,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他們是參與抗震救災的日喀則公安隊伍。
一、震后廢墟里,他們給群眾帶來生的希望
“我們用雙手把被埋人員刨出來。”地震發生后半個小時內,定日縣公安局民警頓珠次仁和戰友們趕到受災嚴重的長所鄉古榮村,汗水在布滿塵土的臉上沖出一道道溝,雙手指甲縫里塞滿了泥土。
“當時地面搖動,房子倒塌,灰塵彌漫。”定日縣公安局措果鄉派出所輔警扎西羅布回憶,他和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沖到雪珠村,在灰塵、瓦礫中救出3人,其中50多歲的桑杰腰骨骨折,痛得哀嚎不止。呼叫救護車后,他們又清理了堵塞道路的磚石,桑杰得到及時救治。
二、臨時安置點內,他們日夜忙碌服務受災群眾
1月13日晚,一輪圓月下,日喀則市公安局駐曲洛鄉措昂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卓拉到消防救援人員帳篷廚房走訪。
在曲洛鄉措昂村,記者見到日喀則市公安局駐措昂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卓拉,她正招呼村里的十多名孩子吃晚飯。自去年5月擔任駐村民警至今,卓拉對這里的村情村貌、人頭底數了如指掌。
連日來,卓拉逐戶走訪排查,解決群眾困難,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點。地震發生至今,她休息的帳篷依舊沒有通電、生火,記者問她原因時,她笑笑說:“我用不上,基本不在帳篷里,凌晨忙完回來,直接躺下就睡了。”
1月13日晚,日喀則市公安局駐曲洛鄉措昂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卓拉到臨時安置帳篷走訪群眾。
1996年出生的卓拉,也是個愛美的女孩,這幾天抗震救援,她沒洗過澡。其他困難尚可克服,只是提到三歲的孩子,她默默流下淚水。
三、交通要道上,他們24小時守護“生命通道”
1月12日晚,氣溫零下15攝氏度,定日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民警旺金次仁和同事冒著七級大風處理一起交通事故。
國道219線和長所鄉道交叉口,是通往長所鄉車輛最多、最易擁堵的點位。自1月8日起,定日縣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隊民警旺金次仁帶隊,24小時駐守在此,他已記不清疏導交通多少次、為多少運送物資的車輛指路了。
地震發生以來,日喀則交警在受災地區重要路口設置24小時執勤點,民警輔警全天候值守,并組織警力對重要道路開展24小時不間斷巡邏,建立點面結合的道路交通安全應急保障機制,守護“生命通道”安全暢通。
各個崗位上,支援警力成為中堅力量。
在措果鄉,記者看到,20余名民警正在搬運牛糞。一袋一袋,一趟一趟,牛糞成了一座座小山。
“正值冬季,受災群眾住得溫暖至關重要。”參與搬運的南木林縣公安局特警大隊民警羅布多吉告訴記者,這些牛糞是受災群眾取暖、做飯的主要燃料,他們要在下雪前,把這批牛糞碼好上蓋,以防打濕。
1月14日,前來支援的南木林縣公安局特警大隊民警羅布多吉和同事在措果鄉搬運、整理救災物資。
南木林縣公安局對口支援措果鄉,羅布多吉等20余名民警組成物資轉運組——裝載各類物資的卡車駛達措果鄉,經他們卸下貨,再轉交給各村。
一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暖流,在喜馬拉雅山麓涌動。
算算日子,長所鄉強嘎村的塔杰又該換藥了。
幾天前,6歲的塔杰在震后摔傷了左手,前來支援的聶拉木縣公安局民警萬佳友看見他的傷口已經感染。萬佳友立馬給孩子上了藥,三次過后,塔杰手上的傷口已經結痂。
1月14日,前來支援的聶拉木縣公安局民警萬佳友為長所鄉強嘎村一名在地震中摔傷的小朋友換藥。
聶拉木縣公安局副局長格桑次仁告訴記者,定日地震發生時,萬佳友剛處理完家里喪事,他主動請纓參加聶拉木縣公安局救援隊,奔赴強嘎村災區。1月7日下午,家里再傳噩耗,萬佳友的外婆因病不幸離世。
萬佳友多次拒絕組織讓其返家的提議,忍住失去兩位親人的悲痛,堅持開展應急救援、物資運輸、災后重建、治安管理等各項工作,“我將堅守災區一線,守護群眾的安寧”。
向參與抗震救災的戰友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