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比如縣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凝聚力量、整合資源,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構建三級解紛體系,不斷筑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固防線。
聚焦陣地融合,打造矛盾糾紛調解新平臺。整合各類解紛調解渠道,讓群眾“進一扇門、消所有氣”。平臺集成,集中辦理調處業務。強化平臺建設,制定三級解紛體系建設總體框架,率先成立縣鄉“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迭代升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強化窗口布局,有效整合縣人民調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5個服務平臺,安排5家單位常駐、16家單位輪駐、其他單位隨叫隨駐,快速響應各類訴求。功能集聚,提供多元調處服務。采用“前臺后場”模式科學設置功能分區,“前臺”群眾訴求接待大廳設立行政復議、調解、法律服務、信訪接待等多個服務窗口;“后場”設立人民調解室、行專調解室、律師調解室、心理疏導室等功能室,實現功能合理、運轉高效。制度集成,健全流程規范制度。制定《關于深化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分類分流化解的實施細則》《“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服務流程》,為全縣規范開展工作提供制度依據和指引,確保了綜治中心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發展。落實“雙重管理”機制,由綜治中心統一負責入駐人員日常管理和考核。截至目前,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85起,涉及金額1909萬元,辦理司法確認案件127件,縣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案件同比下降40%。
聚焦調處分級,構建矛盾糾紛調解新模式。圍繞“村居前哨、鄉鎮主戰、縣級終結”功能定位,健全分層解紛體系,推動矛盾糾紛及時解決。做強村級“前哨所”,實現小事就地化解。完善綜治、調解、雙聯戶、網格化等功能,構建家門解紛服務圈。加強網格化巡查和走訪,通過“網格+調解”工作模式,發揮網格前置化解矛盾糾紛優勢,及早調解鄰里、婚姻家庭等易發多發矛盾糾紛。做優鄉級“主戰場”,實現大事聯合調處。整合矛調中心、人民來訪、公共法律服務等平臺,發揮基層政法資源,打造“一鄉一品”調解室,吸收“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等資源解決復雜糾紛,實現矛盾聯調、問題聯治、平安聯創。做實縣級“終點站”,實現疑難攻堅破解。充分發揮調處服務中心“指揮部”“分流閥”“聯絡站”作用,有效推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無縫對接,形成訴調、檢調、公調、訪調有力聯動,推動“訴前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確保群眾訴求反映、矛盾糾紛化解“一扇門進出、一攬子調處”。建立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聯席會議,及時處理重點矛盾。將綜治中心作為領導接訪下訪定點場所,示范帶動化解信訪問題的同時,著力化解重點信訪事項。
聚焦多元化解,優化矛盾糾紛調解新服務。堅持把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調解服務為目標,形成矛盾糾紛“縣鄉調處責任閉環”鏈條。優化專業力量,強化人員協同合力。公開招聘23名高校畢業生入職專職人民調解員,從“五老人員”“兩代表”“一委員”中選聘20名專職人民調解員,調解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邀請金牌調解員、律師、老干部等18人成立了“比如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專家庫”,打造20個品牌調解室,孵化培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6個。細化調處方式,持續提升矛調水平。綜治中心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矛盾糾紛按照先分化分流,再歸口調處進行,對于一般性矛盾糾紛,由常駐窗口當場進行調解;復雜或突發性矛盾糾紛,由綜治中心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聯合調解;調解受理窗口對分流轉辦的矛盾糾紛適時開展跟蹤督辦,調解室對調解協議履行情況適時進行回訪,及時進行立卷歸檔,實現綜治中心運行規范、調處高效。強化源頭治理,助力矛盾前端化解。堅持把預防矛盾糾紛作為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重點,針對矛盾糾紛多發高發領域,壓實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排查化解,及時核查處置問題線索,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推動矛盾糾紛“隨產生隨化解”,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定期宣傳政策法規、人民調解平臺及優勢,引導群眾依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