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煉鐵,每一寸土地都被染上了獨特而靜美的色調(diào),村村寨寨、田間地頭那一抹“藏青藍”,在金色陽光的映襯下,色彩愈發(fā)鮮明。在大理州,一支由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公安局煉鐵派出所民輔警組成的“民族語言宣傳隊”正走村入寨,用多種民族語言向群眾宣傳交通安全、禁毒防艾、矛盾糾紛化解、防電信詐騙等知識,他們步履不停,轄區(qū)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沉甸甸的普法印記。
洱源縣煉鐵鄉(xiāng)是一個由漢、彝、白、藏、傈僳等21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聚居鄉(xiāng),其中紙廠、牛桂丹兩個彝族聚居村民族特色鮮明,民族文化絢爛。為了將法治的種子更好的播撒到百姓心中,派出所主動作為,針對轄區(qū)少數(shù)民族多、人員居住分散的實際,精心選派群眾基礎(chǔ)好、精通民族語言的民輔警,針對不同民族采取不同語種的宣傳,把遇事問法、辦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送到群眾心坎兒里。
“阿嬢、阿姐,你們家里的田不能種罌粟(大麻)這些。”
“沒有,這幾年都沒有,那些我們見都沒見過。”
“還有跟你們宣傳防電信詐騙,有陌生號碼打過來電話不要接,另外微信你們也玩的嘛,微信上的陌生人添加好友,你們要謹慎一點,還有別人叫你們匯款、轉(zhuǎn)賬,你們要及時報警,這種就是屬于詐騙了……你們在家多和村民宣傳一下。”
眼前這位女輔警姚娟是一位地道的白族姑娘,她用最正宗的白族語言與村民這樣面對面聊天已是她工作中的家常便飯,把反詐知識、禁毒防艾知識等法律法規(guī)融入到與村民們的“嘮家常”之中。
煉鐵鄉(xiāng)茄葉村委會村民說道,我們這個村是白族村,白族居民居多,大多都是說白族話,近兩年,年輕人大多數(shù)都出去務工,留守兒童和老人在家的比較多,用白族話給我們宣傳,禁止種植罌粟,拖拉機違法載人,還有宣傳反電信詐騙,我覺得都非常好,老人小孩都能聽得懂。
“宣傳隊”中還有一支“彝語小分隊”,經(jīng)常奔走在轄區(qū)的彝族聚居村。牛桂丹村委會副主任康建明聽說派出所多民族語言宣傳的事,被這種既接地氣又暖人心的宣傳而打動,主動申請加入這支“民族語言宣傳隊”,承擔起了彝語宣傳的工作。
康建明說道,像我們村全部都是彝族,我也是作為一名彝族人,想通過這種方式,去和她們宣傳這些法律知識,讓她們更加聽得懂,做一名懂法知法的人。
“對我們用彝族話宣傳,我們學得更多一點,普通話我們有一部分聽不懂。”
通過“民族語言宣傳隊”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民族語言宣傳,村民們學會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能夠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這天,煉鐵交警中隊中隊長段永燦正帶領(lǐng)著他的“漢語小分隊”到街頭巷尾,向臨街商鋪,過往群眾,過往車輛宣傳講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識。
“我們將繼續(xù)用這種
接地氣、暖民心的方式播撒法治的種子
揮灑法治陽光
讓法治春風吹進千家萬戶
讓人民群眾養(yǎng)成遇事問法、辦事找法
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
段永燦說道
(洱源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