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拖長江畔,貴州省盤州市公安局盤關派出所(原斷江派出所)靜靜佇立在那里,藍白色的辦公樓緊緊靠著紅磚堆砌的山腳樹煤礦大樓,就像盤關鎮的歷史一樣,因三線而生、為三線而興。
圖為民輔警在開展警容禮儀訓練
1965年,一對年輕的夫妻響應國家號召從東北來到六盤水市盤縣斷江鎮(現盤州市盤關鎮)支援三線建設,援建山腳樹煤礦。三年后,何新(現為盤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就出生在這個家庭里。
何新成年后,遵循父親的意愿下了三年礦。但憑著對這身警服的熱愛,時年20歲的何新成功考入盤江礦務局公安處。2000年9月,盤江礦務局公安處改為六盤水市公安局紅橋分局,何新又調整至紅橋分局平田派出所工作。直到2005年六盤水市公安局紅橋分局撤銷,何新來到斷江派出所,扎根至今。
35年來,從小何到何哥再到何叔,何新見證了三線建設的興衰,也見證了礦企公安隊伍的變遷。如今,他憑借著多年來和群眾的相處,以及作為三線子弟和煤礦工人的相處,何新儼然成為了一塊活招牌,“有事找老何”已經成為許多村民的共識。
今年11月,盤關派出所接到一男子報警稱想自殺,點名要找何新和王金偉。該男子因為夫妻矛盾以及女兒患有抑郁癥,于是產生了輕生的想法。何新和戰友王金偉在電話中安撫好該男子情緒后,決定兵分兩路,王金偉前往2000公里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尋找該男子了解具體情況并安撫其情緒,何新聯系其妻子和女兒。最終在雙方的協調下,該男子承諾不會再做傻事,等過年就回家和一家人好好談談。
作為一個扎根三線建設重點地區的派出所,盤關派出所許多警員父母都是煤礦工人,他們的成長之路也都伴隨著礦區變化,對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此的村民抱有深厚的情感。
圖為群眾為派出所民警送去錦旗
2023年2月的一天晚上,盤關鎮氣溫已經逼近零下,當天正是副所長王金偉值班。派出所值班電話突然響起,水銀廠村一村民報警稱其被丈夫家暴。王金偉立即帶隊驅車前往水銀廠村,這是盤關鎮最偏遠的村子之一,需要翻越一座山才能到達。
當王金偉來到山腳時,蜿蜒陡峭的山路上已經凝凍,不具備車輛通行條件。王金偉和戰友只得徒步前往,由于夜黑路滑,他們整整走了一小時才到報警人家中。調解完夫妻雙方的矛盾后,王金偉和戰友又原路返回,到達所里時已是凌晨,幾個人的臉被凍得通紅。
冬季的惡劣環境對派出所的出警造成了不小的困難,但每一次盤關派出所的全體民輔警總能迎難而上,為的就是給轄區群眾在寒冬里添一把火,點一盞燈。
圖為民警開展冬季道路安全隱患排查
2018年1月,凌晨1點的盤關鎮萬籟俱寂,只有煤礦和派出所的燈光映照著窗外的鵝毛大雪。此時遠在8公里外的花木樹村手扒巖峽谷附近,一輛正冒著大雪在山路上行駛的面包車被倒下的電桿攔住了去路。
另一邊的盤關派出所電話突然響起,是司機打來的求助電話。
值班民警劉雙廷馬上帶上輔警楊建國等人趕往花木樹村。由于道路凝凍,劉雙廷只得向老鄉家借了兩把鋤頭用于途中除冰,經過兩個小時的跋涉,劉雙廷等人終于和報警人匯合,又沿著原路緩慢返回,直到早晨7點才回到鎮上的派出所。
由于出發得急,輔警楊建國出門時連帽子也沒拿,頭發已經雪白,從遠處望去像一個雪人一般。
圖為民輔警在冬日夜里出警
“這樣緊急的救援太多了,還有一次,我和管夢秋在凌晨4點跳進拖長江救起一名輕生女子……”盤關派出所輔警趙成回憶到。
對于盤關派出所的每一位民輔警而言,只要群眾有需要,他們就會立即出現,只要群眾有困難,他們就能馬上解決。
去年5月,盤州天氣持續高溫晴熱。降雨量稀少,盤關鎮老屋基村因地勢較高,出現蓄水點干枯、水源短缺等問題,導致群眾生活用水面臨困難。
盤關派出所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協調消防、城管等部門,積極開展送水行動。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還組織人員送水上門。
“謝謝你們,還想著我們的難處。”一名70多歲的老奶奶抓著輔警敖顯林的手,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敖顯林回憶道,當時他平均一天要提80桶水,第二天起來手都是酸痛的,但看著村民開懷的笑容,他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圖為民輔警為轄區群眾送水
“一切都是值得的”“不愧對身穿的警服”“這是我的本職所在”,盤關派出所每一位民輔警在講述完后都會補充這樣一句話。正因為他們的一顆顆赤子之心,才能在一起起警情中收獲群眾的贊譽,盤關派出所才能獲得全國公安一級派出所、貴州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等一系列榮譽。
人民公安從人民中走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早已浸染進盤關派出所每一位民輔警的藏藍警魂,扎根在為民服務的使命情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