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時,四川省犍為縣各中小學、幼兒園的4萬余名學生在歡快的節奏中齊跳《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學生們精神抖擻、朝氣蓬勃;
下午3時,瀘縣玉蟾街道養老院內琴聲悠揚、茶香沁人,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看書下棋,享受怡然自得的午后時光……
一頭迎接“朝陽”,一頭守護“夕陽”,“一老一小”是每個家庭的兩頭牽掛,更是關乎民生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近年來,四川檢察機關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理念,立足檢察職能,聚焦“一老一小”群體急難愁盼問題,通過依法嚴懲犯罪、開展專項監督、建立協作機制、制發檢察建議、進行法治宣講等,織密“一老一小”合法權益保障網,用心用情繪就一幅“朝夕美好”的溫暖畫卷。
犍為縣檢察院邀請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和小朋友一起跳《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
托起“朝陽夢”呵護健康成長
“謝謝你們,如果不是你們的幫助,我的人生就完了……”近日,即將大學畢業的小李(化名)又給蒲江縣檢察院未檢檢察官曾雪剛打來電話表達感謝。
3年前,17歲的小李在同學的利誘下,使用自己的銀行卡幫助轉移電信網絡詐騙資金420余萬元,并從中獲得報酬3000元,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經過全案審查,我們認為小李系未成年人,受利誘參與犯罪,后自愿退出不再參與,屬于從犯,到案以后認罪認罰的態度也非常誠懇,犯罪情節比較輕微,符合附條件不起訴的情形。”曾雪剛說道。考驗期間,檢察機關聯合社會力量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最終幫助小李重返校園考上大學。
這是四川檢察機關堅持“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理念、持續推進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的一個縮影,該案例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2024年,全省檢察機關全面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嚴格依法辦案,對于實施嚴重犯罪、性質惡劣、不思悔改的未成年人依法懲戒、絕不縱容;對于依法不予核準追訴的,及時送到專門學校,確保被依法教育、管束;對于犯罪較輕、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當寬則寬。此外,還推進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積極助推全省建設18所專門學校,并支持配合省教育廳牽頭成立省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成都市檢察院制定《成都市專門矯治教育工作規程(試行)》,從適用對象、程序啟動、調查評估等方面細化專門矯治教育操作程序。
營山縣檢察院“知心姐姐”未成年人檢察團隊來到營山縣芙蓉小學開展“與法同行護航成長”開學第一課活動。
針對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全省檢察機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連續五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打擊整治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對性侵、暴力傷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助推全省建成155個“一站式”辦案工作區,避免因反復詢問、取證造成未成年被害人次生傷害;各地檢察機關積極聯合民政、婦聯等部門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身體康復、心理疏導、轉移安置、技能培訓、經濟幫扶等綜合救助工作,形成保護合力。2024年以來,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心理測評或心理疏導400余次,發放司法救助金120余萬元。
為進一步織密未成年人保護“防護網”,四川檢察機關集中統一履行“四大檢察”職能,深入推動未成年人“六大保護”融合發力,攜手各方為未成年人撐起法治藍天。省檢察院與省教育廳會簽《關于建立十項協作機制加強未成年學生權益保護的意見》,推進教職員工及教育從業人員入職查詢等制度落地落細;自貢檢察機關探索在134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引入社會心理服務,對未成年被害人開展心理輔導,在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大會介紹經驗;劍閣縣檢察院研發涉案未成年人控輟保學共治模型在全省推廣應用,防止隱性輟學,依法保護青少年受教育權利。
情暖“夕陽紅”助力老有頤養
社會幸福不幸福,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近年來,四川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十一號檢察建議”,突出懲治以投資養老、保健治病為名的欺老騙老犯罪,聚焦養老機構安全隱患、農村老年人贍養、適老化改造等,聯合公安、民政、消防、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專項監督,建立健全強制報告、入院評估、入職查詢等機制,多元破解老年人權益保障難題。省檢察院與省民政廳聯合開展養老機構紅盾護老安全共建專項行動,跟進督導“青山”“老易養”“智匯堂”等涉養老詐騙案件;攀枝花市仁和區檢察院組建專業團隊守護最美“夕陽紅”,獲評全國檢察機關落實“十一號檢察建議”典型事例;安岳縣檢察院借力鄉鎮、協同法院、聯動川渝,支持40名留守高齡農民工異地討薪……檢察助力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正在徐徐展開。
四川省安岳縣、重慶市潼南區檢察院聯合同級法院共同開展支持起訴案件調解工作,促成雙方當事人簽訂和解協議,破解40名高齡留守農民工異地討薪難題。
保障老有所養。獨自將養子悉心呵護撫養成人,并幫助其成家立業的八旬老人,卻在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時,被迫與養子簽訂《解除收養關系協議》,如今“無家可歸”。洪雅縣檢察院了解情況后,積極履行民事支持起訴職能幫助老人維護合法權益,并綜合運用司法救助、社會救助解決其實際困難,促成老人與親屬簽訂遺贈扶養協議,全方位助力保障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推動老有所依。不法人員以兩家公司名義與老年人簽訂康養合同實施非法集資,誘使大量老年人被騙參與投資,截至案發,尚有4000余名老年人未實現兌付,資金缺口1.9億余元。四川天府新區檢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查明資金流向、用途,追加兩家公司為被告單位并提起公訴,在嚴厲打擊涉養老領域犯罪中穩妥處理刑民行交叉法律糾紛問題,堅持全流程追贓挽損,幫助“銀發族”追回養老錢。
實現老有所安。針對通過案件分析和實地走訪發現的部分養老機構存在入院評估審查不嚴、分級分類服務不明、危險物品監管不足等問題,瀘州檢察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民政部門分級評定星級養老機構70家,實施“百千萬養老人才隊伍建設項目”專項培訓從業人員,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日常巡查制度等,并協同民政、衛健等多家單位對全市養老機構開展隱患大排查、安全大整治,消除養老機構安全風險。
支持“老有所為”。關注到本地“485名環衛工人被拖欠工資7個月,其中部分為老年人”的新聞,南部縣檢察院通過“支持起訴+檢察和解”,僅用12天成功幫助環衛工人與某環衛中心達成了和解協議,追回全部拖欠工資。針對辦案履職中發現的超齡勞動者維權難題,聯合民政、人社、住建等7部門建章立制,并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掛牌設立勞動者權益保護站,為就近戶外環衛工人提供休息、飲水、避暑場所和法律咨詢服務,以“檢察藍”守護“夕陽紅”。
撐好“法治傘”守護“朝夕美好”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要規范上網,為網絡空間注入正能量,拒絕和防范網絡暴力,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遠離‘幫信’犯罪,不當違法犯罪的‘工具人’。‘傳統犯罪逐漸向網絡空間蔓延’,要加強防范,增強網絡自護意識,防范網絡性侵、網絡詐騙等犯罪,面對不法侵害及危險,除了向父母、老師報告,要及時向檢察機關等司法機關尋求幫助。”2024年12月2日,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成都石室中學法治副校長王麟走進成都石室中學(文廟校區)開展“憲法宣傳周”法治進校園活動,以“崇尚踐行憲法法治精神做新時代網絡世界‘好公民’”為題,為學校師生講授一堂專題法治課。
課上,王麟介紹,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國家專門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確定未成年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格局,明確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義務,并從互聯網發展趨勢、網絡常見風險切入,結合憲法法律規定和典型案事例,向同學們分享了依法安全上網、免受網絡侵害的具體建議。最后,王麟勉勵同學們,時刻將憲法和法治精神深植于心中、踐行于實踐,做講規矩、守紀律、恪守法律底線的好公民。
成都市青白江區“亮晶晶·晶晶熱線”團隊在青白江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宣講“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500余名檢察官在3000余所中小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在“開學第一課”“六一”國際兒童節、“憲法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進校園”1300余次,覆蓋88萬余人次。
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持續開展法治宣傳活動,不斷豐富宣傳方式,拓展宣傳載體,為老年人晚年幸福美滿、未成年人茁壯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全省檢察機關建成以愛國主義、禁毒防艾、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生態環境保護等為主題的111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形成全國最大規模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矩陣,50余萬名師生赴基地參觀學習;省檢察院聯合省教育廳研發制作憲法與國家安全、杜絕學生欺凌、網絡保護等六個主題法治精品課件,并投放到四川教育智慧平臺,供中小學日常教學使用。
旺蒼縣檢察院開展非法集資普法宣傳系列活動,守護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安全。
針對涉養老詐騙犯罪特點和老年群體的具體情況,全省檢察機關結合“十一號檢察建議”,采取現場講解、制作宣傳冊、宣傳片、發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揭露以投資“養老項目”、銷售“養老產品”、“低價旅游”等形式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詐騙犯罪,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守護好自己的“養老錢”;并就贍養老人、子女教育、鄰里糾紛等問題釋法答疑,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遭受暴力猥褻時,小學生阿杰(化名)想起《我是一個小機靈》法治健身操歌詞,意識到自己受到了侵害,在逃離犯罪嫌疑人家后立即報警。2024年2月1日,犯罪嫌疑人被犍為縣法院以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
老人可以安享晚年,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四川檢察機關守護“一老一小”的一個個具體行動正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一項項關愛舉措串聯起“朝夕美好”的生活圖景。此刻,“夕陽”更耀眼,“朝陽”更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