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夏往,秋收冬藏,人間煙火,法庭最濃。在季節更迭中,小小的人民法庭迎來送往了數以千計的當事人,家長里短中飽含著人情冷暖也記錄著司法為民的四季“楓”景......
法治萌芽從這里伊始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在四川西北部的深山中這座有著335只野生大熊貓生活的山城平武,滿城皆綠。
“咦?你們法庭還管環境保護嗎?”“那可不,平武這么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不保護怎么行?我們非常重視涉生態保護的案件,在王朗、雪寶頂國家自然保護區,老河溝省級自然保護區及寬壩林場都設立了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在生態保護方面有法律疑問的都可以問我們。”定期向群眾講解有關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典型案例及相關法律知識、當地常見野生動物的保護級別和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面臨的刑罰,增強大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是四川省平武縣人民法院每名法官的必修課。
“我非常后悔,不該捕捉國家保護動物畫眉鳥,請法院給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3月,平武法院巡回法庭將庭審現場搬到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老河溝片區,公開審理了兩起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刑事案件。“懲罰違法犯罪是手段,保護生態才是目的。”平武法院史法官說道。
今年以來,平武法院各派出法庭結合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節點,深入企業、學校、社區、鄉村開展法治宣傳10余場次,覆蓋群眾1200余人次。
春和景明,萬物競發,法庭干警緊抓須臾之春,在每個人心中播撒下一顆顆保護環境的法治種子。
成為烈日下那一片綠蔭
今年6月,曹某發現與其水田相鄰的同村村民董某擅自搬離了自己放置于水渠中用于引水到自家魚塘的石塊,導致魚塘進水變少,塘內魚苗因缺氧大量死亡,但多次協商后董某均不愿賠償,無奈之下,曹某訴至平武法院。
案件辦理過程中,考慮到雙方本是同村,且水田相鄰,為了最大程度化解矛盾,承辦法官多次進行勘察調解,但由于雙方分歧較大,最終法官依法判決董某向曹某支付賠償款。
判決結束后,承辦法官頂著烈日再次找到被告董某,在村組干部的協同下,對其釋法明理,疏通心結。最終董某一改之前的抵觸態度,在上訴期內主動向曹某支付了賠償款。
“結案不是終點,事了才算圓滿。要誠心、熱心、耐心地判后答疑,只有始終保持‘判完事不完’的態度,才能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承辦法官如是說。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夏日的法庭如同熾熱陽光下的一片綠蔭,為尋求公正的人們提供一片清涼的庇護所。
專屬基層法庭的秋收碩果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開學季,而吳某某卻因撫養費問題十分發愁。原來,水晶法庭剛審理了一起離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撫養費糾紛,雖然被告吳某戶籍地在平武,但被告本人因常年外出務工很難到庭應訴。案子判決并不難,但如何將撫養費及時落實,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每位法官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
“如果僅僅為了案結事了而忽略后續工作的話,不免會出現一些被告不愿及時履行的情況,這樣既給當事人造成訴累,又會給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承辦法官說道。
考慮到臨近新學期,撫養費的及時兌現關系著孩子能否順利入學。在得到被告地址線索后,承辦法官連夜抵達成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吳某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分析利弊得失,最終吳某及時向原告支付撫養費,由法官親手送至原告處,至此該案得以妥善化解。
“謝謝法官叔叔,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了,我也要當法官!”一張張笑臉、一句句感謝就是法庭的收獲,法治陽光帶走矛盾與紛爭的陰霾,留下公正與和諧的碩果。
冬日里的一抹法治暖陽
又是一年隆冬時節,平武法院江油關法庭楊玉春法官受理了一起離婚糾紛。
作為鄉村基層人民法官,楊玉春面對的當事人多為農民群眾、父老鄉親,受理的案件大多是婚姻家庭瑣事、鄰里矛盾等民生糾紛,這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關乎民生的“天大之事”。
打通山區的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山區路陡,下雪后路面積雪結冰、濕滑難行,背著沉重的法徽,行路間更添艱難。而這樣的山路,楊玉春法官走了近三十年。
該案被告因腦溢血導致四肢癱瘓,臥床不起三年多,冬天靠村干部撿來的木柴取暖,不僅生活困難,甚至連出門都成為一種奢望。
“現在開庭。”在銀嶺村被告狹小、簡陋的家中,一張桌子、幾條長板凳就搭起了一個臨時法庭,楊玉春法官用當地方言,“親切”地開庭審理了這一樁離婚案件。
“基層法庭接觸的當事人大多是訴訟能力較差的老百姓,比如本案被告甚至連到庭應訴都無法做到。既然被告來不了,那我們就上門審理。”
“應你所需,如我在訴”,從“坐堂辦案”到“上門開庭”,邁出去的是腳步,帶回來的是民心。
浮光掠影,四季更迭,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一代代法院人在傾聽、奔跑、追求、守護,司法為民的腳步從未停歇,人民法庭的四季“楓”景還在繼續......
(來源:四川省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四川省平武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