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與嘉陵江交匯的朝天門水域,是長江上游黃金水道的重要門戶,也是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點的重要水運交通樞紐。重慶市公安局水警總隊朝天門派出所自1950年成立以來,就肩負兩江交匯處近20平方公里水域治安管理工作。75年歷程中,該所始終堅持和發揚“忠誠、愛民、擔當”的所訓,為維護水域治安大局穩定發揮重要作用,先后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等多項榮譽。
90年代的朝天門碼頭,民警在派出所報警點值守(資料圖)
助力“網紅”變“長紅”
處理違規垂釣、整治違規經營、勸導水域游玩群眾……隨著近年來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轄區治安形勢發生巨大改變,朝天門水上派出所工作也面臨全新挑戰。
以最為火爆的江北城段“江灘公園”為例,據統計,自2022年10月1日以來,節日期間的游客數量峰值達10萬余人次,周末1萬余人次,日常2千余人次。游客數量的激增導致了攝影、售賣食品、玩具等各種業態的游攤不斷涌入,摩托艇、槳板、“野生”跳水等多種水上運動興起,各類矛盾糾紛、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主防+服務’是派出所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下的創新舉措,”朝天門水上派出所所長李軍法介紹說,“我所主動聯合屬地黨政機關開展源頭性治理,以公安、街道、城管多部門聯防,人、車、船、網多體系巡防;以便民利民為宗旨,服務群眾為己任,通過普法性執法、柔性執法,最大程度提高人民群眾的守法意識,兩年來警情同比下降80%,實現‘網紅’景點由亂到治的根本性轉變。”
筑牢兩江水域平安之基
“嗯!他們每天都在!那些賊娃子看到民警在這邊,哪里還敢下碼頭哦!”重慶客輪公司的老船員陳德明語氣肯定地告訴記者。“那個時候碼頭忙哦!特別那幾年三峽移民,很多坐船到朝天門碼頭上岸轉乘汽車,還好有我們‘朝水派’(朝天門水上派出所的俗稱)的同志為群眾保駕護航。”每當回憶起多年前碼頭的繁忙景象,老船員們都對派出所民警扶老攜幼、堅守崗位的場景記憶猶新。
“一支筆、一個本、幾塊木板搭個屋就是派出所在朝天門碼頭的報警點。”58歲的老民警羅瑞生回憶,專門設立報警點,是為過往的旅客提供幫助,及時受理群眾的報警。來有登記、停有檢查、走有去向,對碼頭上的每一艘船只都能做到“一口清”。
現如今,在碼頭港區一個集“服務群眾、化解矛盾、感知風險、守護安全”于一體的數字化江岸警務站已取代了當年簡陋的治安崗亭,成為水域治安綜合防控體系中的重要支點。今年以來,江岸警務站累計提供便民服務5300余人次,開展反詐、防溺水、長江禁漁等宣傳活動25場次,當場化解矛盾糾紛34起,就近處置生命救助警情21起。
“近年來,我們嚴防嚴控水域轄區暴力惡性案件,積極融入屬地街道黨建統領基層智治,將轄區地跨‘兩江四岸’涉及‘三區九街道’的地域劣勢轉化為水岸聯動、融合共治的區位優勢。”據該所教導員楊國慶介紹,該所與街道、海事、港航、城管四部門聯動,與多個社區簽訂警地合作協議,不斷探索和拓展派出所牽頭協調、多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1+4+N”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新路徑,治安刑事警情逐年下降,水域治安大局持續向好。
同時,針對派出所年輕同志較多、思想活躍的特點,黨支部著力用好重慶紅色資源“活教材”,通過“清朗黨風、清正作風、清新警風、清廉家風”為核心的“四陣清風”舉措,推進清廉公安建設,引導公安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青年干事創業熱情,筑牢兩江交匯水域平安之基。
此外,該所圍繞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心工作,轄區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港區及游船110警情下降23.1%,涉旅糾紛下降71.4%。2024年,轄區水路客運游船發航2.1萬余班次,發送旅客454.9萬余人次,同比上升5.9%,景區形象顯著提升,旅游經濟愈發活躍。朝天門派出所用行動詮釋擔當,為“黃金水道”先鋒崗寫下新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