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楓下、榕樹腳、庭院內、閣樓中,一場場村民議事,讓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商量”更“接地氣”;
“猛佬黨”“和事佬”“陳衛明調解工作室”……調解力量的增添,令矛盾糾紛化解更“有底氣”;
積分制、“三聯”模式,將鄉村治理與信訪穩定工作的深度融合更“聚民心”……
歲末年終,記者走馬柳州發現,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龍城大地處處開花遍芬芳。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市領導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從源頭上減少訴的形成、案的衍生、訪的產生,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創新打造出新時代信訪工作柳州樣本。
眾人事眾人議 解決民生難題
寒冬時節,融安縣浮石鎮六寮村山背屯,一棵參天古榕,樹冠如蓋,樹影婆娑。
蒼翠古榕,見證了農村民主協商議事的發展變遷?!按謇锏拇笮∈虑?,大家就是坐在這里商議。”六寮村村委會副主任李錫和說。
把“眾人的事眾人商量”作為治村重要“法寶”,榕樹底下議事,六寮村村民的意識發生轉變,鄰里關系更和諧,鄰里矛盾不出屯,村屯糾紛不上交,鄉村振興其樂融融。
2021年12月,在六寮村山背屯榕樹底下議事的基礎上,浮石鎮為各村簡單改造議事場所,推出“融議心安”村級議事品牌。
“讓村屯議事有了陣地、有了場所,村民也有了歸屬感。”浮石鎮人大主席韋宇告訴記者,“融議心安”村級議事持續發揚群眾“有事好商量”優良傳統,讓村民主動參與村屯治理,真正成為村民自治的主人。
從山背屯榕樹底下議事出發,“融議心安”這一民主協商議事的生動實踐在融安全縣落地、開花。
板欖鎮四平村平寨屯的舊商店老泥房廢棄多年,嚴重影響村莊整體面貌,但因為陳某、林某兩戶存在權屬糾紛,一直沒有辦法進行拆除。
村黨支部組織屯內“五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鄉賢、老軍人)與爭議雙方議事協商,促使當事人同意讓出土地。之后,該屯兩名黨員帶頭無償捐出建材,近70名群眾無償投工投勞建成了聚攏人心的議事亭,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融心共議,同筑“心安家園”。目前,融安縣共建立123個“融議心安”議事協商示范點。
冬日暖陽下,柳城縣寨隆鎮寨隆村候車亭上方,用紅色書寫的“寨隆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百姓心語’議事亭”異常醒目。
2021年,柳州市提出“三會興屯”基層治理模式,因為有議事基礎,寨隆鎮率先在全鎮36個自然屯全部建立了“三會”議事機構,實現了全覆蓋。
寨隆鎮黨委書記吳迪爾介紹,“百姓心語”寓意為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用力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今年以來,寨隆鎮“百姓心語”議事平臺共開展議事活動45場次,收集到群眾意見建議150余條,收集信訪和矛盾糾紛線索48條,解決民生事項26項。
“百姓心語”議事機制在柳城縣全面推行,70名縣、鎮人大代表下沉網格,以“百姓心語”作為收集社情民意主渠道,并融入信訪工作,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議得了事”。
從“樹下議事”到“百姓心語”,如今,鹿寨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城中區等各自打造了自己的議事協商品牌。這些議事協商品牌以其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特點根植于群眾心中,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實現了信訪問題“預警在先、未訴先辦、無訴自辦”目標。
源頭化解矛盾 用好治本之策
一件鬧了6年的鄰里土地糾紛,在“猛佬黨”調解工作室的努力下,最終塵埃落定。
2018年,柳南區洛滿鎮福塘村的覃某珍、覃某群因土地引發糾紛。該糾紛經洛滿鎮政府處理后,又歷經一、二審法院乃至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判決,但覃某群仍不服并拒絕履行。
為保證自己的宅基地不被覃某群侵占,2021年12月,覃某珍在自己的宅基地范圍內砌了一道圍墻,雙方就此事發生爭執,爭執一直持續。
2024年7月,覃某群向福塘村“猛佬黨”調解工作室申請調解。
從法、理、情三方面入手,“猛佬黨”調解工作室經過數次調解,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覃某珍從其宅基地的范圍內丈量一部分土地,讓出1米寬的道路給覃某群正常通行。糾紛解決,雙方握手言和。
“猛佬黨”調解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6月,因洛滿鎮福塘村人民調解委員會首席調解員咸作猛的名字而得名,是柳州市首家以百姓命名的調解工作室。
“‘猛佬黨’調解工作室,堅持根植農村‘接地氣’和堅持根植群眾‘聚人氣’,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社情熟優勢,讓矛盾糾紛化解有溫度有速度?!甭鍧M鎮黨委書記周婕說。
“猛佬黨”調解工作室成立至今,共調處矛盾糾紛200多件,調解成功率達99%。
源頭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信訪服務社會治理大局的重要方面。
2023年12月,柳南區成立基層社會治理聯合調解中心,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同時,創新在各鎮、各街道、村(社區)設立“和事佬”調解工作室,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和信訪維穩工作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柳南區司法局副局長陸玉乖介紹,今年以來,柳南區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53件,成功調解918件,調解成功率96%。
走進柳北區富康雅居4棟1單元二樓,“陳衛明調解工作室”映入記者的眼簾。
快言快語的陳衛明曾擔任柳北區富康社區書記和調解委員會主任。從工作崗位退休后,陳衛明選擇了繼續留在基層調解一線,發動8名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退休調解員,組成調解團隊,建立了“陳衛明調解工作室”。
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2024年7月的一天,女子賴某找到陳衛明,哭訴了自己的遭遇。兩年前,賴某被3名未成年人打傷,導致鼻中隔彎曲等。法院判決后,其中一名監護人以經濟困難為由拒絕賠償。賴某鼻子經常無故出血,無法正常工作。
因父母離異,母親去世多年,父親身體不佳,繼母不給回家,賴某幾乎失去了所有生活來源。
陳衛明每天發微信鼓勵賴某,悉心引導她辦理了殘疾證和低保手續。隨后,又帶賴某到醫院治療,為其墊付了醫藥費。
“你讓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辟嚹硨﹃愋l明的幫助感激不盡。
2019年11月至今,“陳衛明調解工作室”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784起,調解率100%,調解成功率98%,涉及調解金額1164萬元。
調解“有門道”,矛盾“去無蹤”。
從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結合“321”工作法和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到柳江區拉堡鎮打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依法化解的“組合拳”,再到柳城縣沙埔鎮“四向驅動”塑造“四為”模式,一支支多元解紛隊伍的身影穿梭于社區、村道、農舍中,將一個個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這正是柳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利用人民調解,全力推進信訪工作帶來的成效。
積分賦能治理 建設文明鄉風
“抨擊勸阻歪風邪氣,揭發檢舉或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邪教活動,每一例加20分,非法上訪、無理纏訪積分清零……大家可以憑積分到超市來兌換物品?!?2月4日,在魚峰區白沙鎮合作社第一門市部的“積分超市”,管理員指著墻上的積分細則耐心地向村民講解。
“1積分相當于1元,積攢積分可兌換洗衣粉、米和油等生活用品,就連修理摩托車、購藥、吃粉等都可以使用,甚至還可以和銀行授信掛鉤?!卑咨虫傸h委書記郭柳芳說。
“小積分”激發“大變化”。白沙鎮白沙村將11個自然屯劃分為11個網格,把掛點聯系村的鎮干部、村“兩委”干部、村屯小組長編入網格,負責積分制“鄉村釘”App下載宣傳、活動開展、積分登記等工作,讓積分制成為建設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新載體。
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因地制宜推進積分制管理,結合村屯實際挖掘孝賢、四德、勸學、清廉等文化融入鄉村治理中,先后成立麻洞屯“家庭家教家風積分兌換站”、古選屯“四德銀行”,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各村屯實施“積分制”,建設文明鄉風。
融水鎮每年開展“孝賢家庭”“最美家庭”“四德文明戶”“十大四德模范家庭”等評比活動,積極營造崇德向善、誠實守信、互助友愛的良好社會風尚,有效促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
積分制的實施,給無形的村規民約賦予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融為一體,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讓村民的言行有“鏡子”可照、有“標桿”可學。
小積分兌換出大文明,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目前,積分制在柳州遍地開花。
“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精準把握新時代信訪工作要求,著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平安之花處處綻放?!绷菔惺虚L張壯說。
短評 | 基層治理的創新樣本
柳州市在信訪工作方面走出了一條創新的新路徑,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做法可圈可點。
村民主協商議事機制的建立,是柳州市信訪工作的一大亮點。這一機制充分體現了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的理念,真正做到了治本之策。通過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來解決群眾自身的事情,極大地減少了訴的形成、案的衍生和訪的產生。通過“百姓心語”議事,不僅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更有效地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它讓群眾的聲音能夠被聽到,問題能夠在基層得到解決,構建起了和諧穩定的基層社會環境。
積分賦能鄉村治理和建設文明鄉風的舉措別具一格。小積分兌換出大文明,這一模式巧妙地激發了基層治理的新活力。它將抽象的文明行為量化,以積分的形式激勵群眾積極參與到文明鄉風的建設中來。這不僅有助于改善鄉村的社會風氣,還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治理的基礎。
基層穩則大局穩,基層安則社會安。柳州市創新打造出的新時代信訪工作樣本值得借鑒。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這種創新的基層治理模式將不斷推動社會向著更加和諧、穩定、文明的方向發展。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