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蚌鎮八大河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林縣最西端,地處桂滇黔三省(區)交界處,清水河與南盤江在這里相遇,素有“雞鳴三省”的美談。南盤江澄綠的江水靜靜流淌,橫跨江面的南盤江大橋,將廣西的馬蚌鎮、云南的魯布革鄉和貴州的三江口鎮緊密連接在一起。
南盤江大橋下,八大河渡口碼頭曾經的繁華已難覓,唯見幾艘斑駁的渡船和拾級而上的石階,仿佛在訴說著往事。西林縣公安局馬蚌派出所就駐扎在這里,自1963年9月成立至今,馬蚌派出所歷經60載風雨,幾度搬遷易址,擁有著與各族群眾艱苦奮斗、守護一方安寧的共同記憶。
潑水節期間,馬蚌派出所民輔警在活動現場向各族群眾宣傳安全知識。
鄉村圩日見證警民往事
11月15日正值馬蚌鎮廣西圩日,身著民族服裝的群眾蜂擁而至。圩日上的叫賣聲,對馬蚌鎮八大河村村民而言,可謂“從小聽到大”。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世紀60年代,西林縣馬蚌鎮“亥圩日”(12天為一“亥”)興起。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每到圩日,桂滇黔三?。▍^)接邊地區群眾或步行或趕著馬車來到八大河沿河地段趕集。
20世紀80年代,常有不法分子流竄到圩日集市和鎮上群眾家中,趁人員密集、群眾注意力分散時實施盜竊、搶劫,給群眾造成財產損失。因交通不便,民警只能靠步行或騎自行車走村入寨、挨家挨戶實地調查走訪?!爱敃r我們偵查破案都是靠走路。因為年輕時走太多,膝關節落下病根,現在每到天氣變化就會感覺到痛?!痹隈R蚌派出所擔任所長的退休民警吳萬林說道。
1998年,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建成并開始蓄水發電,八大河村部分村屯因被淹沒而搬遷至水位以上的地方,群眾乘渡船出行更為便捷,八大河村渡口因此興盛一時。為適應這一變化,便于群眾趕集,廣西將“亥圩日”改成每周五趕集,云南省則將“亥圩日”改成每周日趕集,并沿用至今。
黃貴斌曾任西林縣公安局八大河派出所所長。天生橋水電站建成后,原來的馬蚌派出所和八大河派出所合并,黃貴斌成為新馬蚌派出所所長,前后堅守馬蚌鎮近10年。當年,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建成,派出所舊址被淹沒,由于新所未建成,民警在臨時搭建的瓦房里辦公。好幾次遭遇暴雨,臨時辦公房的瓦片被狂風吹走,瓢潑大雨灌進屋內,黃貴斌組織民警和村民連夜搶險,但一些珍貴的資料和檔案在雨水侵蝕和搬運過程中遭到損壞。
黃貴斌在馬蚌轄區任所長期間驚心動魄的經歷,一直在當地傳頌。
2002年8月,黃貴斌率隊將涉嫌盜竊的犯罪嫌疑人從云南某村步行押解回來的途中,嫌疑人突然掙脫控制跳下山路旁的懸崖。黃貴斌和民警想都沒想,也直接跳下懸崖,最終成功抓住嫌疑人。
2003年10月,在連續蹲守7個日夜后,一名重大刑事犯罪嫌疑人終于現身。在增援未趕到前,黃貴斌與持械的嫌疑人展開激烈搏斗,并不慎與嫌疑人一起摔入深溝,但他忍著劇痛拖住嫌疑人直到增援同事趕到。黃貴斌因此腿部嚴重受傷,并留下后遺癥。講起在馬蚌鎮奮斗的歲月,黃貴斌眼中依舊閃爍著堅定而熱烈的光。
三地警務聯動提升平安指數
進入21世紀,馬蚌鎮的生活條件和治安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車、自行車、渡船相繼退出歷史舞臺,摩托車、卡車、轎車成為群眾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三地群眾之間的聯系和往來更為緊密。在時代巨變的浪潮中,三地派出所各自為戰的傳統工作模式,已不能適應跨省(區)矛盾糾紛化解、偵查破案等工作的需要。
過去,為了抓捕流竄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從與異地派出所溝通協調,到抓捕嫌疑人返回廣西,其間的各個環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辦案效率低下。
2013年,在上級公安機關指導和支持下,廣西西林縣公安局馬蚌派出所、云南羅平縣公安局魯布革派出所和貴州興義市公安局三江口派出所共同研究出臺“三所警務聯動機制”。11年來,這一機制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完善,歷經時間和實戰的檢驗,持續煥發著生機和活力。
如今,在馬蚌鎮、魯布革鄉、三江口鎮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案件,哪個派出所離發案地點近,哪個派出所就優先出警,做好前期處置工作。
2023年7月,15歲的云南曲靖少年郭某因與父母鬧矛盾離家出走,步行百公里到西林縣馬蚌鎮。7月18日,馬蚌派出所民警在巡邏中發現郭某遠,了解情況后,立即迅速啟動“三所警務聯動機制”,魯布革派出所迅速協助查找并聯系郭某的父母。在警方幫助下,郭某父母平安接回孩子。
據了解,“三所警務聯動機制”運行以來,三地派出所通過警務聯動、多方協作、齊抓共管、合力整治等方式,破獲接邊地區各類刑事案件100余起,查處治安案件120余起,化解、調處矛盾糾紛500余起,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800余件(次),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300萬元。
愛民護民溫暖代代傳遞
西林縣公安局民警楊昌隆是土生土長的馬蚌鎮八大河村人。“我讀中學時,曾跟隨民警、鄉親一起搜尋和蹲守抓捕盜牛賊。”楊昌隆至今清晰記得,那是1999年初冬,八大河村板央屯的群眾發現自家牛欄、馬欄被人撬開,連續多日牛馬被盜,全村上下人心惶惶。派出所民警和群眾翻山越嶺搜尋盜賊,經過多日排查、蹲點,最終將流竄至廣西的3名外省籍犯罪嫌疑人抓獲。這一段經歷,在楊昌隆幼小的心中播下了長大入警的種子。
巧的是,入警時,黃貴斌就是楊昌隆的師傅。黃貴斌向徒弟展示自己所寫的日記,里面記錄著每一天的工作情況和有關案件偵辦的思考。他希望青年民警能把勤記錄、常思考的好習慣和關心群眾大小事的情懷傳承下去。
“前輩們為了百姓的利益和打擊犯罪奮不顧身、勇于擔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楊昌隆表示。
歲月流轉,一代又一代的民輔警接續奮斗,繼承前輩們的期望、使命和責任,守望在南盤江畔。楊正德2018年從部隊退役后,回到家鄉,進入馬蚌派出所成為一名輔警?;鶎优沙鏊粘5墓ぷ鞣浅,嵥椋麡吩谄渲?。由于熟悉本地方言,楊正德經常協助民警走訪群眾、調解糾紛,還利用空余時間看望慰問困難老人,幫他們干農活、掃院子、剪頭發。一件件暖心小事,是警民情深的見證。
“下一步,馬蚌派出所將以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目標,強化提升打擊破案、治安防控、糾紛調解、便民利民等方面的措施,持續為接邊地區安全穩定貢獻應有之力?!瘪R蚌派出所所長黎冰的話語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
歲序更迭,守護不變。在西林縣這片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上,每一份安寧都凝聚著公安民警的心血與汗水。從昔日的徒步偵查、簡陋辦公,到如今的警務聯動、科技助力,從調解矛盾糾紛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從打擊犯罪到維護社會穩定,點點滴滴都見證著警民之間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的深厚情誼。
(廣西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