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2014年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十年來,與新時代同行,與中國特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同頻共振,從無到有、從有到專、由專到精,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科技研發具有成本高、周期長特點,同時面臨易被侵權、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等問題。如何提高違法成本和侵權代價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需要解決的難題。
方邦公司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稀缺高端電子專用材料平臺型企業,也是國內首批、廣州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其研發生產的主要用于手機線路板的電磁屏蔽膜,打破了外國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目前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自2019年以來,方邦公司客戶反映,市面上有銷售功能相似但價格相對便宜的電磁屏蔽膜。方邦公司調查后發現,科某公司生產、銷售的產品涉嫌侵害其“電磁波屏蔽膜以及包含屏蔽膜的線路板的制作方法”發明專利權,遂于2020年7月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決停止侵權行為和賠償經濟損失。
“我們投入資金過億,歷時4年多,才取得技術性突破。侵權行為的發生不僅給我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擾亂該領域的市場秩序。”方邦公司董事會秘書、高管王作凱說。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劉宏接到這起案件后,發現案件的主要爭議在于是否構成專利侵權。“雙方當事人對于被訴產品膠膜層是否含有導電粒子,以及電磁屏蔽層的粗糙面是否刺穿膠膜層從而使粗糙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線路板的地層接觸連接,存在技術爭議。”
開庭審理一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時,法官、技術調查官、當事人對涉案物證空調機拆解、展示和說明。
由于電磁屏蔽膜極薄,膜內金屬層厚度僅為0.1至6微米,肉眼根本無法進行技術比對。經雙方當事人協商同意后,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先后委托華測檢測公司、電子第五研究所分別對相關的專業性問題進行技術檢測。
根據檢測報告并參考技術調查官意見,合議庭最終認定被訴產品落入案涉專利保護范圍。綜合評估侵權持續時間與銷售收入、涉案產品平均利潤率、專利技術貢獻率等因素后,2022年3月,法院判決科某公司停止侵權,并支付賠償近800萬元。
這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堅持嚴格保護、從嚴懲治侵權行為,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高質量受到嚴保護”的一個縮影。
法官團隊與技術調查官回訪一起涉電磁屏蔽膜發明專利權糾紛案當事人
十年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以護航創新為己任,貫徹落實嚴格保護理念,先后出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綱要〉要求為大灣區科技創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科技創新法治保障以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舉措》等文件20余份,組建生物醫藥、標準必要專利、植物新品種等特色專業審判團隊,審結各類專利案件5萬多件,其中發明專利權糾紛案3000多件,有效保護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綠色能源等前沿科技創新。
技術查明
賦能審判提質增效
知識產權審判中會涉及到大量的技術事實爭議,這些爭議專業性強、覆蓋面廣、內容復雜,難度很大,而查明技術事實、明辨爭議往往是這類案件審理的關鍵和難點。
2015年4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官首次在法庭亮相。隨著技術調查官參與案件審理工作的增多,其助力法官審判、為調查工作賦能的作用日益凸顯。
馳某公司是一家從事空間香氛設備及配套產品的研發制造企業。2023年1月,馳某公司以8個實用新型專利為權利基礎,針對另兩家企業生產的多款產品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同時提起65起訴訟。
審理一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時,法官與技術調查官利用技術調查實驗室器材溶化芯片封裝,查明技術事實。
兩被告應訴后,圍繞專利侵權技術比對,提出技術特征不相同的抗辯理由,并同時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起涉案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為確保這批技術類系列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做到專業高效、裁判統一,該院指派技術調查官趙軍參與該批案件的技術事實查明工作。
受領任務后,趙軍仔細研究涉案專利,對被訴產品的用途結構、功能實效進行全面調查核實,很快確認被訴侵權產品與涉案專利相同。但考慮到涉案專利權的穩定性對審判結果具有重要影響,他建議合議庭要求兩被告提供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無效宣告請求材料以供參考。收到材料后,趙軍逐條梳理分析,最終預判馳某公司有兩項核心專利應當被無效,其余專利也存在部分無效的較大可能性。
案件承辦法官采納了技術調查意見,妥善審理該系列案。正如其所預判,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于2023年9月、2024年1月宣告兩項核心專利全部無效,其他專利部分無效。馳某公司遂主動撤案15件,其他案件也做了大幅調整。
一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庭審現場,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對涉案物證進行當場比對
高效的技術調查工作離不開技術調查官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該院對我國技術調查官制度的不斷探索和實踐。
目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已成功打造多元技術事實查明“廣知模式”。建成全國法院首個技術調查實驗室;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技術調查專家庫,312名專家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單位;形成十余套制度規范,完善了技術調查工作機制;推動技術調查人才區域共享,積極為基層法院、省高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提供服務保障;廣泛開展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在全國范圍牽頭舉辦了3屆技術調查官制度研討會,發布技術調查典型案例。
十年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技術調查官參與審理案件7000余件,提供了專業、可靠、高效的智力支撐。
公正高效
打造國際訴訟優選地
知識產權不僅是內需發展的“剛需”,也是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標配”,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對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一種名稱為“電池殼體”的發明專利于2017年獲得授權保護,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穩定性、透氣性,易于制造,應用前景廣泛。其專利權人為德國曼胡默爾有限公司,許可曼胡默爾上海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生產、推銷這項專利產品,使用包括專利在內的知識產權。
曼胡默爾上海公司在經營中發現,瑞某科技公司生產、銷售電池防爆閥,并將其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殼的行為,涉嫌侵害其專利權,遂于2021年6月起訴至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請求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150萬元。
“案件中被訴產品所涉技術方案復雜、侵權行為方式少見,雙方爭議大。”承辦法官蔡健和認為。為解決技術事實查明問題,法官和技術調查官反復研究,從權利要求的理解和保護范圍的認定出發,詳細比對每一項技術方案。經依法審理,認定被告提供了專門用于實施涉案專利的防爆閥,構成專利法上的幫助侵權,于2021年10月判令停止侵權并判賠共計100萬元。
法官團隊到某設備制造車間對一宗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進行現場勘驗
“判決彰顯了中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心與態度,進一步增強了我司對在華投資和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環境的信心。”德國曼胡默爾有限公司的在華關聯公司曼胡默爾上海公司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送來錦旗表示感謝。
為持續提升涉外審判能力,該院積極探索專業審判團隊集中審理涉外涉港澳臺案件,先后選派法官25人次分批赴加州大學、柏林應用科技大學、圣保羅高等法院等18個國境外學術、司法機構參加國際研討,學習先進經驗。
同時,率先開展吸納香港國際調解中心為特邀調解組織試點,已成功調解3宗涉外涉港澳知產糾紛案,低成本、高效率的跨境解紛機制贏得當事人高度認可。
開庭審理一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時,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對涉案汽車零部件進行現場比對
公正高效的司法審判,贏得了國內外當事人高度贊譽。十年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結涉外案件2100余件,平均審理周期10個月,當事人涵蓋歐美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正日益成為國際訴訟優選地和展現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個重要窗口。
立足審判能力現代化
服務知產強國建設
訪談對象: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洪適權
問: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和創新發展,取得了許多可圈可點的成績,請您談談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總結過去十年我院工作取得的成效,我覺得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成績:黨建業務融合示范作用明顯,獲評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司法裁判規則引領作用明顯,建院以來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萬多件,審理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數量位居全國知識產權審判機構第一,近百案入選省部級典型案例,三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深化司法改革標桿作用明顯,跨區域遠程訴訟服務平臺建設入選國務院支持創新改革舉措并被寫入《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入選國務院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典型案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法律聯盟獲評“人民法院涉港澳司法合作優秀成果”。專業化審判人才集聚作用明顯,3個業務庭分別獲評全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集體、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先進集體,16人次獲評全國性榮譽。
問: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過去十年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我深切地體會到,黨的領導是我們闊步前行的根本保證,我們的每一步發展,都充分體現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體制優勢。服務大局是我們砥礪奮進的目標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了大量新的法律問題,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司法實務樣本。我們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立足廣東區位優勢,努力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司法智慧。專業建設是我們做實工作的信心底氣,我們堅持以專業化建設為主線,依法公正審理新類型案件,注重平衡各方利益、重大利益,為激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爭、促進文化繁榮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深化改革是我們破局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始終保持改革思維,持續推進知識產權審判理念、能力、機制變革,有效應對知識產權審判領域“四難”等老問題以及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的新情況。
問:面向第二個十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有何愿景?
答:我們將繼續牢牢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覺站在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謀劃推動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繼續抓好審判主業,持續推動知識產權審判能力現代化,加強司法裁判導向與改革導向的協同。持續推進國際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優選地建設,更好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積極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打造更多“廣知規則”,貢獻更多“廣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