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元的救助金都到賬了,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法院,我們心里暖暖的!”
“以后要還有什么困難,記得跟我們說。”
電話那頭,廖女士聲音聽起來輕松不少,這讓汕頭市潮陽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羅偉洲也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已經是他第6次跟廖女士交談了,“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幫助”是他常常寬慰對方的話。而一個多星期前,他才剛剛連同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干警們到廖女士家中,親手將司法救助決定書送到她手上。
讓執行法官5次登門、三級法院干警都牽掛不已的家庭,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作為廖女士家中“頂梁柱”的廖先生,原本是親戚鄰居口中“什么活都接,特別勤快踏實”的年輕人,如果沒有2020年10月的那場車禍,一家人的日子本可以越過越好。
然而,事故發生,廖先生顱腦嚴重損傷,案件經潮陽法院審理后,判決肇事方劉某賠償廖先生醫療費、醫藥費、殘疾賠償金等費用共100余萬元,但劉某在支付3萬余元后,名下便再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陷入僵局。
另一邊,廖先生的妻子廖女士掏空了全部家底給他做手術、搶救,但癱瘓加上時常發作的癲癇,需要高額的康復費用和醫護費用持續投入,加上家里的兩個老人和四個孩子,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廖女士一個人肩上。
初次到廖先生家探訪時,讓羅偉洲一行人印象深刻的是進門地上堆成小山的手工品。
“他現在一刻都離不開人,我做這些不僅可以守著他,又還能賺點錢。”廖女士一邊給廖先生拍背排痰,一邊講著每一天都要進行的按摩、翻身、擦洗,另外要爭分奪秒多做一些手工,“藥不能斷,孩子要上學,多賺一點是一點。”
生活的苦難濃縮在短短幾句話里,透出的堅韌撼動了在場所有人的心。
人間冷暖,法亦有情,還有其他辦法能拉這個家一把嗎?很快,一場救助接力開啟了:
執行案件“終本”后,潮陽法院5次到廖先生家中探訪,將他的情況上報到汕頭中院,中院司法救助委員會經過實地走訪調查、認真核查材料、綜合評估,最終定下以司法救助為一家提供“托底”保障的思路,并判斷該案符合三級法院聯合救助的情形,呈報至廣東高院。
“高院和中院已經決定救助了,程序會加急辦,你們可以松口氣了。”深知廖女士一家有多渴望一筆“續命錢”,在汕頭中院努力推動下,三級法院同時開通司法救助綠色通道,經依法審查,一個月內便確定了救助方案。
11月底,三級法院干警們將司法救助決定書送到廖女士手上,高院干警還同時送上鼓勵:“一定要堅定地相信自己,堅持才有希望。”
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當天,廖女士告訴羅偉洲,救助金已經全數到賬。
“以后如果還有什么困難,我們的聯系方式你都有,記得跟我們說。”羅偉洲知道,救助金到賬并不意味著結束,把溫暖送到心坎上,讓當事人常懷希望才是根本,今后的路還很長。
與此同時,另一宗三級法院聯動司法救助案件的決定書也剛剛送到申請人鄭先生手上,又一個困難家庭被司法的溫情托起。
這是粵東地區首次三級法院聯動進行司法救助。近年來,汕頭法院緊緊圍繞群眾關切,堅持“應救盡救”理念,持續探索聯動救助機制,暢通司法救助渠道,努力實現救助效果最大化,著力防止“因案致貧”“因案返貧”,以法治力度提升司法溫度,悉心呵護當事人心里的光。今年1-11月,兩級法院共救助困難當事人41人,發放救助金近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