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市香洲區拱北街道茂盛社區,平均每三個住戶,就有一位是港澳居民。近年來,當地立足區域特點,探索珠澳融合治理模式,創新化解涉港澳居民糾紛“架橋連心”工作法,通過建立“港澳義工服務站”(以下簡稱“義工站”),架起一座三地居民和諧共融的溝通之橋。自成立以來,義工站先后化解涉港澳業主的各類矛盾糾紛65宗,為珠港澳群眾提供咨詢服務近500宗。近日,茂盛社區入選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之一。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堅持和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茂盛社區與澳門一墻之隔、與香港路橋相連。轄區常住港澳居民超過社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三地法律、文化等不同,曾衍生出不少治理難題。
化解跨境矛盾糾紛,茂盛社區有何秘訣?
2019年,茂盛社區推動成立內地首家“港澳義工服務站”,并將其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協助網格內綜治、調解、安置幫教等工作。義工站的6名骨干成員均為港澳籍人士,能夠充分發揮熟悉內地政策法規的優勢,為在珠的港澳業主提供權益維護、物業糾紛調解等服務。
為滿足三地居民的法律需求,義工站還引入熟悉兩地法律的公益律師服務團隊、心理咨詢師、志愿服務者、社工等專業人士,多方協同化解基層矛盾糾紛。
2020年3月,拱北街道茂盛社區網格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接到粵海國際花園小區居民反映,與澳門交界的鴨涌河有定點排污口,但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嚴重污染環境,影響社區居民生活,希望協調解決。
“因鴨涌河位于珠澳兩地交界處,污水問題影響到珠澳兩地居民,需要珠澳兩地環保部門、鴨涌河施工單位南粵集團以及相關居民聯合共同協調解決?!碑數赜嘘P負責人介紹。
在社區黨委的推動下,義工站工作人員多次奔波往返珠澳兩地,依托澳門街坊總會、青州坊會等社團力量與澳門環保局進行溝通接洽,為珠澳兩地解決污水問題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只用1周時間就促使達成解決方案。
粵海國際花園小區業委會、澳門青洲義工為茂盛社區贈送錦旗。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為提升工作人員矛盾糾紛化解業務能力,茂盛社區與珠海市社工協會、澳門街坊總會簽署三方聯動合作協議,聘請高校專家學者和具有豐富調解經驗的社會組織作為團隊顧問,組織開展業務培訓。
如何鼓勵更多港澳居民“同聲同氣”,投身基層社會治理?
交流促進融合,激發跨境善治活力。茂盛社區通過義工站引導港澳居民參與社區議事協商,定期召開座談會,傾聽服務訴求,實現各類群體在社區享有同標準服務,暢通參與社區治理渠道。
茂盛社區開展“共建共治民生熱議”港澳居民議事沙龍。
與此同時,當地還定期組織義工站的工作人員到社區港澳居民家中走訪,圍繞港澳居民關心關注的問題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并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定期到社區開展法規政策宣講等,促進社區居民和諧相處。
如何讓融合理念深入人心?義工站定期組織港澳居民參加“多元解紛,共促融合”珠港澳解紛宣講,讓港澳居民充分了解內地的政策法規,引導港澳居民通過非訴訟調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營造“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茂盛社區開展“服務港澳普法行”系列活動。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的同時,義工站還主動鏈接內地信息和社會資源,為港澳青年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為港澳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權益維護、技能培訓、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務。
建章立制,方能行穩致遠。為促進跨境解紛機制長效發展,珠海及時將茂盛社區實踐上升到制度層面,將其寫入全市“十四五”規劃,引入更多社會組織和社區服務項目,構建長效管用的制度體系,從源頭上減少涉港澳居民社區矛盾糾紛。
一子落地,滿盤皆活。如今,茂盛社區通過“港澳義工服務站”引入港澳居民參與議事協商的成熟實踐,已被轉化為全市的標準和工作指引,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涉港澳居民矛盾糾紛化解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