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被依法平等地對待,是申請執行人高效拿到執行款,是瀕臨破產企業重組之后的再出發,也是每一位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法律保障……
2024年,湖南省委政法委統籌實施“發展護航”工程,組織部署全省政法系統“三高四新·法治護航”三年專項行動,緊盯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金融秩序的違法犯罪,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和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強化打擊治理、問題整治、政法服務,實現涉企執法司法辦案質效指標、經營主體滿意率“雙提升”和涉企執法司法問題數下降,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辦案跑出“加速度”
2024年,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檢察院研究了一款“多人互為股東成立空殼公司”大數據監督模型。該院檢察官裴義芳介紹,模型的成型,源于一起案件辦理。
▲雨花區檢察院檢察官在雨花市民之家調查“空殼公司”社保繳納情況。
“我們辦理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時發現,涉案企業法定代表人與其股東之一私下勾結,互為多家失信企業股東。”裴義芳說,辦案人員運用這一模型進行數據對比碰撞,依法吊銷1671家“空殼公司”。
依法懲治侵害企業權益犯罪,著力維護企業的合法正當權益,是政法機關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
2024年,全省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打擊整治民營企業內部突出腐敗犯罪專項行動,幫助企業追贓挽損1.24億元。全省檢察機關起訴通過造謠抹黑等手段“網暴”企業敲詐勒索的犯罪65人。全省法院審結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2402件5047人。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亦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
省委政法委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題調研,省高院針對計算機軟件等領域開展知識產權“高質量·嚴保護”專項行動,省檢察院指導全省14個市級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專業辦案團隊,省公安廳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昆侖”專項行動。
在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長沙,公安機關聯合知識產權職能部門在185家高新技術企業和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設立“保護知識產權駐企業工作站”;株洲中院出臺強化“3+3+2”現代產業體系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17條措施。
破產案件辦理,關乎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關乎營商環境優化與否。2024年,各市州政府與法院強強聯手,在提升破產案件辦理質效的賽道上加速前進——
湘潭中院積極推動某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及其14家子公司協同重整,該公司化解近170億元負債,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盈利,湖南芭頡生態農牧股份有限公司破產預重整案高效辦理,僅46天時間,瀕臨破產的涉農企業復工復產……
護企亮出“組合拳”
勝訴權益兌現,是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高度關心的問題,也是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維持市場經濟有序運行的基本保障。
2024年以來,省高院與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22家單位建立36項聯動機制,多措并舉破解“執行難”。
全省法院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案件審判執行力度,判決支持企業訴訟請求13.6億元。
強化問題整治,提升執法司法環境。檢察機關開展涉企刑事案件違法“查扣凍”專項監督;公安機關部署開展影響“雙服務”執法突出問題立行立改整治行動,開展涉企執法突出問題整治。
“感謝楊法官,有了這份《信用修復證明書》,我辦理貸款等事項方便多了!”2024年7月4日,拿到株洲市荷塘區人民法院出具的《信用修復證明書》,某物流公司負責人陸某感激不已。
▲荷塘法院發出首份《信用修復證明書》,助力企業重塑信用。
“陸某已經履行了還款義務,政法機關有責任依法幫助他恢復信用,讓他擁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株洲市政法委執法監督科科長楊帆說。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既需要打擊治理的“剛”,也需要能動治理的“柔”。2024年,30個省級主要行政執法主管部門制定完善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179個市級行政執法部門制定了7341項“免罰輕罰”事項清單。
服務書寫“新篇章”
“從法院扣押被執行人的鉆機到收到執行款僅2個月。”近日,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執行款高效到賬的背后,是法務機(法院待處置的工程機械設備)定向詢價機制的運行。
2024年,湖南深入推進工程機械法務機處置模式創新,優化涉工程機械產業糾紛立、審、保、執全流程管理。
在此過程中,為了提升處置效率,省委政法委協同省法院指導長沙推出法務機定向詢價機制。
“法院對工程機械設備的處置過程中,定價環節耗時最久。”長沙縣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汪文清介紹,以往傳統評估定價、拍賣流程耗時三四個月,這期間案涉設備必須“原地待命”,法務機定向詢價機制推出后,設備處置時間壓減為2個月。
2024年,湖南全年開展涉工程機械案件執行集中攻堅行動,為企業挽回損失近4億元。
以法治為引領,創新服務模式,全力護航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南多措并舉——
省委政法委開展政企“面對面”活動,組織全省政法機關走訪企業1萬余家、商會協會500余家,聯系對接工商聯等部門500余次,收集問題和意見建議1000余條。
為深化商事糾紛多元化解,省司法廳與省法院暢通調解、仲裁、公證等非訴訟解紛機制與訴訟有機銜接,探索開展商事調解規范化試點。全省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同比增長26.37%。
省司法廳開展“千所聯千企”等專項活動,服務中小微企業8000余家,提供法律咨詢4萬余次,調處矛盾糾紛近8000件。
循法而行,勵精圖治。2025年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新篇已然啟幕,全省政法機關奮力向前,匯聚起為各類經營主體發展提供“硬支撐”,夯實全省經濟發展“軟實力”的強大法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