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檢察為人民。
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檢察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牢記檢察為民職責,緊抓民心所向民生所急,前移檢察履職陣地,做實檢察為民,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檢察院”,不斷提升民生“溫度”。
輕罪治理彰顯法治建設新理念
近幾年,我國刑事犯罪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輕罪案件占比不斷上升。2022年至2024年9月,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一審公訴案件判決3053人,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輕罪案件人數為2724人,占全部判決人數的89.22%。為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漢陽區人民檢察院積極融入訴源治理工作,將“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作為基本價值追求,探索輕罪治理漢陽實踐。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在區綜治中心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
2022年12月14日上午,居住在漢陽某小區的呂某某因噪音問題與樓上居住的周某某、徐某某在周某某、徐某某家門口發生爭執,拉扯中呂某某用力將周某某和徐某某推倒在地,致周某某輕傷一級、徐某某輕微傷。審查逮捕階段,承辦檢察官全面審查案卷,認真聽取雙方訴求,認為本案系因鄰里糾紛產生的偶發輕傷害案件,雙方都有和解意愿。檢察人員主動發揮溝通橋梁作用,促使雙方最終達成刑事和解,2023年3月31日,檢察機關對呂某某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
承辦檢察官劉蓉介紹,矛盾糾紛化解既是輕罪治理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起的輕傷害案件,更應該用法治思維、法治智慧推動雙方矛盾化解。本案中,檢察機關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基礎上,運用賠償金提存制度,破解輕微刑事案件“和解難”梗阻,避免公平正義被“漫天要價”;以“檢察+公證”充分發揮司法定紛之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不斷推動輕罪治理走向良法善治。
“法結”易解,“心結”難開。漢陽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愛華表示,漢陽區探索輕罪治理重點在于治罪與治理并重,案件辦理既解“法結”又解“心結”,推動群眾矛盾糾紛實實在在化解。為此,漢陽區探索形成“黨委領導、府檢聯動、政法協同、專業推動”的輕罪治理工作體系,構建上下貫通齊抓共管的社會化協同治理格局、多元解紛機制和訴源治理機制,實現案結事了人和。2023年,漢陽區人民檢察院“多元協同助力輕罪治理工作法”獲評湖北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一站”解決共創“檢護民生”新格局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始終堅持在辦理每一個案件、每一個檢察環節,樹牢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理念。2023年4月,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主動將檢察觸角向前端延伸,“四大檢察”(刑事檢察、?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全面入駐漢陽區綜治中心,努力實現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組織檢察聽證,化解行政爭議。(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供圖)
2023年4月,武漢某民生工程項目經理許某等5人,與某建設公司員工黃某等5人在施工現場發生沖突。鑒于案件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公安機關擬對雙方作出治安管理處罰,但雙方當事人均不滿意這樣的處理結果。公安機關遂依據與漢陽區人民檢察院建立的矛盾糾紛化解協作配合機制,邀請檢察院在綜治中心共同參與訴前行政爭議化解。
為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2023年5月,漢陽區人民檢察院行政檢察辦案組、綜治中心駐點檢察官及值班律師等共同組成調解小組開展矛盾調解工作。在調解小組積極努力下,雙方握手言和,既解決了爭議問題,又保障了民生工程順利進行。“入駐綜治中心以來,我院與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已成功調解輕微刑事案件24件,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2件。”漢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資曉露說。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在區綜治中心接聽群眾訴求電話。(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供圖)
王愛華介紹,綜治中心整合了政府相關部門、社區組織、企業以及居民等各方力量,推動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創新和完善。漢陽區人民檢察院進一步推進檢察工作融入社會治理大局,全面入駐綜治中心,是將關口前置,在法治軌道上快速高效、“一站式”解決群眾訴求,減輕訴訟壓力,切實把“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落到實處。
送法上門弘揚為民服務好作風
為了筑牢法治“防護網”,防患于未然,近年來,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不斷延伸檢察觸角,創新性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精耕法治建設“最小單元”,不斷引導法律監督職能向預防和減少犯罪的社會治理端口延伸。
2023年以來,漢陽區人民檢察院深入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政法先鋒在行動”等實踐活動,3支政法先鋒隊下沉社區、走進“社區公益節”,開展法律咨詢等百余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50多個。檢察院健全檢調對接機制,充分發揮社區群干、網格員熟悉社情民意等特點,邀請參與公開聽證、走訪調解、釋法說理,最大限度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與社區建立“清廉·黨建聯盟”,做實檢力下沉。(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供圖)
2023年4月以來,漢陽區人民檢察院先后與區內黃金口岸、橋西、徐灣、仙湖等社區建立“檢民連心”黨建聯盟,在理論共學、問題共解、活動共辦、隊伍共建中,做實檢力下沉。檢察院主動融入全區法治共同體建設,以區委政法委牽頭推進“陽法驛站”掛牌為契機,將檢察服務延伸至最前端、最源頭,促進社區治理法治化,助力平安漢陽建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還創新“菜單式”上門問需普法,積極回應社區在訴源治理中的法治需求。聚焦電動車違規充電問題,2023年6月,漢陽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區應急管理局深入徐灣社區,開展法治宣講、安全檢查、風險提示,筑牢社區安全生產“防線”。此后,檢察院融入養老詐騙整治專項行動,在鸚鵡洲社區打造法治宣傳陣地,普及保健品詐騙、投資理財詐騙等常見養老詐騙類型,以“檢察藍”守護“夕陽紅”。
漢陽區人民檢察院深入社區開展普法宣傳。(漢陽區人民檢察院供圖)
2023年8月,在漢陽區江欣苑社區,圍繞債務轉移、遺囑效力等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法典》知識,漢陽區人民檢察院為江欣苑社區量身定制“法治長廊”,營造學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圍,受到社區居民歡迎。“‘檢察院‘搬’到了居民家門口,為平安社區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說,漢陽區人民檢察院通過有針對性選取社區居民關心的法律知識點,用普法小故事講述相關案例,發出“檢察官提醒”,有力推動了社區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