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122”交通安全日活動海報圖片來源:武漢交警
武漢交警開展“文明交通攜手共創”活動
武漢交警科技賦能提升新質戰斗力通訊員提供
駕駛員30秒舉牌接力、萌娃喊話“戴頭盔”,近日,在華中師范大學門前,勸導同學們騎電動自行車戴好頭盔的“花式”宣傳讓人耳目一新。
大成路上,“馬路現場會”的嘉賓們熱烈討論,要不要改單行、停車泊位怎么設……居民和商戶、學校代表們各抒己見,出謀劃策。
文明交通,攜手共創的理念漸入人心。
近年來,湖北武漢交警積極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路,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環境,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深入實踐“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圍繞交通事故“減量控大”目標,全力以赴做好護安全、保暢通、促發展各項工作,不斷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高質量服務社會發展。
截至11月30日,武漢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481萬輛,日均車流量230余萬輛,駕駛員549.6萬人。在道路交通流量迅速攀升、高位運行的背景下,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8.1%,道路通行擁堵指數同比下降2.3%,車駕管業務網上辦理量同比上升67.5%。
科技賦能緊貼實戰
打造新型警務
11月21日晚9時許,武漢交警接到市民舉報,稱江漢區振興二路有車輛轟鳴“炸街”,嚴重擾民。
江漢區交通大隊立即行動,視頻巡查鎖定一輛黑色越野車,幾分鐘后,漢警快騎隊員攔停該車,依法對駕駛員作出處罰并現場普法。駕駛員朱某承諾立即將車輛恢復原狀。
今年來,武漢交警依托122報警平臺、12345熱線、“民意云”平臺、武漢交警微信公眾號“隨手拍”系統和網絡輿情信息平臺,對群眾建議、投訴等1萬余條線索實時梳理研判,對“飆車炸街”進行快速鎖定,精準查處。
9月25日,甘某從武昌區交通大隊民警的電腦中看到自己騎電動自行車闖行長江隧道的照片,羞愧地承認錯誤:“再怎么趕時間,也不會沖隧道了。”
今年來,武漢交警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闖橋隧專項整治行動,經整治,闖行橋隧違法下降7成。
“接到群眾舉報后,我們迅速將相關信息錄入系統開展比對,發現其中一輛渣土車已有一條闖紅燈違法信息。系統同時關聯其所屬企業,對所屬車輛、駕駛人進行動態排查,路面警力有的放矢開展夜間巡控。”
10月20日晚,東新交警通過視頻追蹤鎖定2輛闖紅燈的渣土車,將其攔停。民警對駕駛人依法處罰,隨后約談渣土車所屬企業負責人,下發《交通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
今年來,武漢交警大力整治渣土車等工程運輸車闖紅燈、闖禁行、非法改裝等違法行為,相關交通事故數量同比下降15%。
今年來,武漢交警積極探索交管業務“數字化轉型”,打造以數字交警隊、指揮調度和勤務系統為核心的情指行一體化合成作戰機制,不斷推動“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見實效。
共治共享精細精致
提升出行體驗
“我覺得這樣的新舉措特別好。這樣對角過街,效率高多了,也更安全。”10月18日,途經洪山路天鵝路的江女士,對路口新增的非機動車左轉信號燈連聲點贊。
洪山路天鵝路路口新增“非機動車左轉信號燈”后,非機動車直接左轉,可縮短70秒左右的等候時間。非機動車一次左轉過街方式,是武漢交警通過“小切口”“微改造”來提升交通效率的嘗試,未來將在條件適宜的路口推廣。
近年來,漢陽交警聯合多部門從解決停車需求矛盾入手,調研閑置地塊修建停車場,共新增停車場76處、新增泊位2.2萬余個,友好、宜居的出行環境正在加速形成。目前,漢陽大隊的經驗已推向全市。
家住光谷的曹先生,開車帶著家人去東湖磨山景區賞秋,出發前,他在手機上用微信小程序,點擊“東湖停車預約”,查看磨山景區停車場空余車位并登記預約。預約后,按照手機導航,曹先生一路順暢地將車駛入訪梅路停車場,度過了愉快的周末時光。
武漢交警從交通管理精細化入手,以“小切口”“微改造”推進道路交通管理效能與出行體驗雙提升。今年來,全市擁堵警情同比下降14.1%,市民熱線擁堵投訴同比下降8.1%。節日期間,景區商圈周邊出行平穩有序。
溯源增效精準防控
壓降交通事故
11月22日,根據系統預警,武漢交警交通安全風險防控中心(簡稱“風控中心”),對一起酒駕隱患展開調查。原來,家住新洲區的小梁因酒駕被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但他仍僥幸開車上路,被風控中心系統鎖定,觸發預警。武漢交警迅速上門對小梁進行教育勸導,小梁保證不再酒駕、無證上路。
同時,武漢市交管部門緊盯客車超員、貨車載人、疲勞駕駛等易肇事違法,啟用“研判布控+路面攔查”模式,利用“云哨”“車控網”平臺,鎖定客貨運車輛軌跡,疲勞駕駛查處量由年均30起上升至300余起,開發卡口智能識別模型,自動識別違法載人貨車,指導路面警力精準查緝,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武漢交警風控中心將近年事故防控經驗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建立交通安全風險監管系統,整合分析人、車、路、企業、環境等海量數據,比如酒駕醉駕等嚴重交通違法、危化品運輸車等重點車輛、事故多發路段、違法多發企業、低溫雨雪惡劣天氣等信息,基于歷史數據及各類風險因子,對3天內、7天內、30天內交通安全風險指數進行建模和預測,按照高、中、低三級預警,精準推送至轄區交通大隊開展提示、查處,有效提升風險應對效率,實現全域監控、提前感知、瞬時響應。
此外,通過對重點交通事故啟動深度調查,武漢市交管部門形成事故調查和防控的“研交辦督結”工作閉環,共啟動65起生產經營類交通事故深度調查,發現并整改隱患問題47起,向行業主管部門抄告事故、違法情況323份,做到“深查一個案件、震懾一個行業、警示一個群體”。
據介紹,通過“剎車印”線索,武漢交警對全市350公里高速公路逐一排查,發現匝道、上下坡、彎道存在47處隱患,逐一開展治理。
“掌上”服務惠民利企
跑出車管服務加速度
11月9日,家住洪山區的王先生和家人一起,來到位于白沙洲大道上的東風風神汽車4S店,購買了一輛心儀已久的車輛。“提車之后,我本來準備用半天來辦驗車和上牌,沒想到所有上牌的流程都可以在網上辦,半個小時就好了,現在的服務措施真的很便民!”王先生開心地說。
7月1日,武漢市民夏女士使用手機“交管12123”App,申領了“電子行駛證”。當天,武漢1萬多名車主領取了電子行駛證,通過一鍵“亮碼”功能,絕大部分業務可在手掌上完成。
11月24日,75歲的丁爹爹完成了科目二的考試。他說,得知交管部門推出“放管服”新政,自己可以申領小型汽車駕駛證,于是報了名,希望早日拿到駕駛證。
隨著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武漢市公安局交管局車管所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延伸服務觸角,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保障民生、保障高質量發展。
流動車管所上門辦業務、網上車管所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警郵服務平臺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2019年,武漢市“無人車管所”以24小時全天候自助模式投入使用,集照相、體檢、受理、制證等功能于一體。啟動至今,武漢市“無人車管所”已增至8家,共服務群眾22萬余人次。
2024年,多項公安交管部門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措施在武漢高效推廣實施,機動車行駛證電子化、交管業務網上精準導辦服務、私家車新車上牌免查驗、便利二手車交易、小客車轉讓登記“一證通辦”等便民措施,已惠及180萬余名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