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的十月,是秋的盛宴,紅葉滿山,如同燃燒的火焰,照亮歷史的記憶。
1927年10月,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孕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星星之火從此燎原。“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井岡山調研考察時說的這八個字,飽含期望、意蘊深遠。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在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傳承中歷久彌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薪火相傳。
立足這片承載著初心和使命的紅土圣地上,井岡山市公安局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守正創新,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奮力書寫公安工作現代化“井岡山答卷”。
賡續紅色血脈,
鍛造紅土圣地先鋒警隊
井岡山市公安局在雷打石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井岡山擁有革命遺址遺跡100多處,讓這片紅色土地煥發生機。身處井岡山這座沒有圍墻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井岡山市公安局始終堅持把井岡山精神作為政治建警之魂,主動融入紅色治理大局,深挖紅色資源富礦,搭建紅色勵警平臺,將100余處革命遺址串珠成線、連線成面,連續多年開展瞻紅色遺址、講紅軍故事、上紅色黨課、辦紅色培訓、讀紅色書籍等“十紅”黨建活動,建設集紅色教育、廉政教育、榮譽教育為一體的紅色勵警室和黨史教育館,并定期組織全警前往接受忠誠教育和廉政警示,圍繞“十紅”主題,厘清紅色文化的歷史脈絡,上好忠誠教育“第一課”、理論學習“必修課”和紅色傳承“初心課”,讓每位民輔警時刻回望紅色歷史、賡續紅色基因、滋養紅色初心。
“在烈士陵園里,靜默地躺著4.8萬多名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15744人;而更多的,則是那些無名英雄,他們默默地守護著這片曾經為之奮斗的土地……”茨坪派出所新警劉偉杰在穿上警服的第一天,所長吳小虎帶他來到了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聆聽英雄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禮,并親手為其系好警服的風紀扣。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銘記,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井岡山市公安局將井岡山革命歷史作為每一位新警的“入警第一課”,希望民警不忘來路,永葆初心。抓住民警入黨等人生重要節點,持續開展紅色教育,用紅色文化浸潤民警思想,系好民警在不同時期的“第一粒扣子”。通過紅色育警使一代代民警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擔當起薪火相傳的歷史重任。
青藍攜手,薪火不息。井岡山市公安局錨定鍛造高素質紅土圣地先鋒警隊,緊抓人才要素,深入實施“青藍工程”計劃,創新建立青年民警跟班學習機制,多崗位培養造就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公安人才隊伍,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為助推紅土鐵軍現代化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13年前入警時,我的師傅就告誡我,干公安工作就是要能吃苦、有恒心、能鉆研,他不僅教給我業務技能、經驗技巧,更多的是教會我進取的品格和做人的原則。時光匆匆,如今我也成師傅了,我會繼續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攜手徒弟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城區派出所副所長尹祥杰分享著自己的心得感悟。
此次共選派38名青年民警分不同批次參加跟班學習,接收跟班學習單位派出經驗豐富的帶班民警全程進行“傳幫帶”,城區派出所便是接收跟班學習單位之一。
“在井岡山市紅星城區與拿山鎮的城鄉接合部,地區輻射人口達5萬余人,占全山總人口三分之一,矛盾糾紛復雜多樣,不僅有小家小事的柴米油鹽,也有市集商販的家長里短。就地有效開展源頭排查化解群眾訴求是城區派出所的硬任務,我們希望跟班學習民警在這里都能學有所成,成為調解能手。”城區派出所所長李敏表示。在“井警有調”工作室,帶班師傅一對一帶領徒弟民警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引導他們如何有效溝通以緩和雙方情緒,如何綜合運用教育、協商等方法解決問題,如何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除跟班學習動態管理外,井岡山市公安局還建立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通過賽馬識才、墩苗育才、實戰用才等工作措施,加強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突出典型引領,發揮典型人才示范效應,全局上下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提質創效,
全面夯實基層基礎
廈坪派出所推出“旅游+反詐”模式,將反詐宣傳元素融入景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井岡山市公安局圍繞“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聚焦“專業+機制+大數據”,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戰斗力,書寫著“老區不老、生機勃發”的篇章。
先后建立警種聯動機制,建成了“五偵一體”合成作戰室;推行“交所融合”改革,構建了派出所和交警辦公、調度、處警、辦案、服務五項“一體化警務”;搭建警務網絡微店,24小時為群眾提供“微交流”“微走訪”“微服務”“微防控”“微展示”五大零距離服務;高標準打造“一站式”執法辦案中心,加速推進“智慧案管系統”建設使用,建立健全全過程閉環式、“網上+網下”監督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智慧警務運行新模式,豐富無人機服務警務實戰的場景應用,加快推動無人機應用與公安業務的有機融合;做精景區旅游警務,打造了統一指揮、快速反應、警種聯勤“三警合一”的戰斗實體。
75載崢嶸歲月。時值金秋送爽的國慶佳節,井岡山游人如織,絡繹不絕,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感受紅色文化之韻。井岡山市公安局立足公安職能優勢,以深化平安景區建設為主線,科學調整勤務運行機制,優化旅游警務模式,推動旅游警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井岡山收費站高速出口處的紅旗廣場作為進入井岡山的第一個打卡點,車流人流聚集。廈坪派出所立足景區優勢,創新推出“旅游+反詐”模式,將反詐宣傳元素融入景點,民輔警耐心地為廣大游客講解反詐知識,在一次次警民互動中逐步提升反詐熱度。
茨坪派出所打造“警景攜手”警情聯動處置機制,涉旅警情快速分流。該所牢固樹立“互聯網+微警務”的理念,建立線上警情分流處置網絡,聯合專職部門對所管轄的涉旅類警情快速分流處置,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同時充分發揮景區警務室工作前置的優勢,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公安工作由被動保平安向主動創平安轉變。
10月3日18時30分,游客曹女士急匆匆地跑進茨坪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她接到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后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將賬上的40萬元資金轉出去了。茨坪派出所立即聯合井岡山市公安局合成作戰室與刑警大隊調取報案人通信記錄,深入分析詐騙流程,精準判斷資金流向,同時緊急協調銀行工作人員對涉詐資金進行攔截,經過一個半小時的不懈努力,成功凍結了所有涉案賬戶,報案人轉出的資金沒有絲毫損失。
此外,茨坪派出所堅定不移地向科技要警力、以科技促服務。通過率先引入并深度應用吉安市綜合指揮調度系統,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將警情信息、警力部署、感知設備數據、指揮調度流程等關鍵要素有機融合,形成動態更新的警務信息圖譜,在數據墻上“一圖呈現”,實現警務資源的深度整合與智能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指揮調度的精準性和時效性,全面提高各類突發案事件的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
“警察同志,太感謝你們了!如果不是你們幫助,我真不知道該去哪找回我的兒子!”歷經16小時緊急搜救,成功找到走失游客后,張大爺握著民警的手感激地說道。10月4日20時許,張大爺報警稱其兒子在大井景區游覽過程中走失,請求民警幫助。井岡山市公安局緊急部署救援方案,精準研判,聯合多方力量協同作戰,茨坪派出所、特巡警大隊、合成作戰室等多部門通力合作,利用警用無人機“熱成像”“高空喇叭”等功能在地形復雜、水深林密區域開展緊張的搜救工作,經過近16個小時的搜尋,終于在主峰水庫岸邊一處陡峭的山崖邊將走失游客找回。
創新驅動,
煥發紅色治理新活力
城區派出所開展夜訪工作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
井岡山市公安局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紅色引領,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固化局班子成員每季度安排20天與派出所民警同吃、同住、同開展全警大走訪、治安大整治、矛盾大化解、困難大幫扶、信息大采集“三同五大”群眾工作;創新提煉了集分級調解、五老調解、庭審調解、云上調解等為一體的“井警有調”解紛工作法;發揮群防群治作用,積極組建“護校”“巡山”“護企”“大學生”“夕陽紅”“交通勸導”等特色“平安義警”隊伍,形成人人都是治理員的“漫山紅”,實現了矛盾聯調、治安聯巡、企業聯防、打擊聯動、服務聯心、高效聯動;打造了“情指中心+11個派出所警網工作室+55個警網聯絡點”的“1+11+55”三級警格與網格融合命運共同體,實現了訪民情、解民憂、調民爭、護民安、惠民生的有機融合。2024年上半年,井岡山市公眾安全感、公安滿意度繼續保持全省“雙第一”。
井岡山市公安局設立“紅色代辦”專窗
紅軍后代石草龍是江西干部學院的一名保安,他的奶奶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原副部長曾志。石草龍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茨坪派出所平安義警隊隊員。除了江西干部學院日常的安保工作,石草龍堅持以“步巡”的形式,不定期與民警一起在學院附近的井岡山游客服務中心開展治安巡邏活動,并配合現場民警維護秩序、疏導交通,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解決游客遇到的問題,助力打造紅色旅游“新名片”。
為提升未成年人心理素質、法治意識和自護能力,井岡山市公安局自2023年5月22日成立“女警護苗幫幫團”,持續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常態化開展“護苗課堂”法治宣傳、關愛未成年人等工作,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用行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成長,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從4月接受幫扶以來,我增強了法治觀念,與同學相處得更融洽了,遇見問題也有勇氣向老師尋求幫助。謝謝你們讓我得到了成長!”在一次幫扶活動中,幫扶學生對“女警護苗幫幫團”成員陳琦說。
“井岡紅色治理”,核心在“紅色”二字。井岡山市看守所把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引入監所,組織在押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唱、讀、看、講、傳”活動。“唱”即唱響以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為主題的紅色歌曲,“讀”即開展以紅色經典為主題的誦讀活動,“看”即觀看紅色影片,“講”即講紅色故事,“傳”即傳遞勵志箴言。用紅色文化教育、引導、挽救在押人員,幫助他們洗心革面、認罪悔罪、認真改造,重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肖警官,如果不是你們幫我聯系洗布草的工作,我這樣有前科的人肯定是不會有地方要我的。”2023年9月3日,葉某因一時之失在駕駛機動車起步時碾壓行人涉嫌交通肇事罪被井岡山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經過積極溝通與賠償,取得受害者家屬諒解后,葉某被取保候審。考慮到其刑事犯罪前科對就業的影響,看守所民警積極協調,幫助他在長路村一家布草公司找到了工作。目前,他工作穩定,對民警深表感激,并保持密切聯系。
“不少在押人員被社會淘汰、家庭放棄,自暴自棄,看守所是阻止他們滑向深淵的最后一道網。我們必須把網扎牢,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井岡山市看守所負責人肖華榮堅定地說。
原文刊登于《中國警察》雜志202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