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伴隨著陣陣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
在江西宜春宜豐、廣東普寧兩地警方的努力下
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
被拐31年的李某祥(現名張某林)
再次站在了這一方熟悉又陌生的故土
兩鬢斑白的李愛民夫婦
再也克制不住眼中的淚水
緊緊拉住兒子的雙手
久久不愿松開
這一刻
讓久別重逢的動容
更加具象化
“孩子,你到底在哪里?”
1993年3月26日上午,農歷三月初四,路面積著厚厚的白雪。家住江西省宜豐縣棠浦鎮的李某祥(4歲)與鄰居小女孩在田間玩耍,一名陌生男子騙他們去附近山上抓動物,到了山上以后,陌生男子抱起李某祥就跑,小女孩哭著跑回家告知父母。案發后,屬地公安機關聯合黨委政府組織大量人力展開地毯式搜尋,但一直無果。“孩子,你到底在哪里?”這句話一直烙印在民警心中。
▲父母及家屬帶著李某祥回到當時走丟處
魂牽夢縈,艱難尋子路
經過數月找尋,李愛民夫婦正常的家庭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整日陷入深深自責,一聽到有疑似男孩的消息,便放下所有,徒步上百公里去尋找,江西南昌、上高等周邊縣市遍布他倆的足跡。曾因憂慮過度,男孩母親王春英的精神一度失常。
夢里魂牽縈繞,醒來唯有淚千行,多少個春去秋來,李愛民夫婦始終無法接受兒子走失的現實,期盼著孩子有一天能回來。歷任縣公安局棠浦派出所負責人始終沒有放棄為李愛民夫婦尋找孩子的希望,一直在為他們的團圓努力著,他們期望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能見證李某祥回家。
堅持不懈,終迎團圓
2020年12月,公安部部署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拐“團圓行動”,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補齊、補全當地失蹤、被拐兒童的父母數據。宜豐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主動找到李愛民夫婦,并將其生物信息采集入庫。
▲民警宣讀鑒定文書
在為李愛民夫婦開展信息比對中,李愛民夫婦的特征信息與廣東省普寧市公安局采集到一位名叫張森林的信息高度匹配。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第一時間聯系上張森林,并采集了生物檢材,將雙方生物檢材重新進行DNA檢測,經檢驗李愛民、王春英是張森林的生物學父、母親。
2024年10月23日10時,李某祥在兩地警方的護送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見到了久別的生父生母,也受到了親朋好友的隆重歡迎。在團圓認親儀式上,民警當場宣讀了鑒定文書。認親儀式時間不過短短幾十分鐘,但背后是31年的努力。血濃于水的親情并沒有被歲月割斷、感動著現場的每一個人。李愛民夫婦眼含熱淚,多次感謝公安機關的幫助,助其家人團圓。
回家的路有多長
是一段無線電波
是一張薄薄的車票
是一車沉甸甸的行李
還是一年又一年的尋覓
宜豐公安助力團圓
努力在時間的縫隙中
幫助失散的孩子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