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暨全國法院“雙模”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人民法院被授予“全國模范法院”光榮稱號,院黨組書記、院長郭婕作為獲獎代表出席會議并上臺領獎。
作為每4年評選一次、全國法院系統的最高集體榮譽,全省僅有建寧法院在此次評選中獲此殊榮。作為八閩大地上眾多的基層法院之一,建寧法院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全國模范法院”?
篤行實干踐初心,砥礪耕耘結碩果。近年來,建寧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以蘇區精神為引領,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法院隊伍,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推動審判執行質效持續向優向好,奏響爭先創優的法治強音。
一朵“紅蓮”鍛“鐵軍”
“蓮子是建寧特色,有千余年的種植歷史,建蓮也和紅軍有深厚的淵源:第二次反‘圍剿’最后一戰勝利后,毛主席曾和紅軍戰士一起,幫助建寧人民清理戰后的蓮池,成就了‘百口蓮塘吐清香’的佳話,毛主席與10斤西門伏蓮的‘一張收條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2024年,蓮花綻放時節,革命舊址西門蓮塘內,建寧法院干警圍坐在廊亭下,認真聆聽建寧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潘華東講述毛主席與建寧人民因“蓮”結緣的紅色故事。
建寧法院開展“愛廉說”現場教學活動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近年來,該院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紅色基因養精神,千年建蓮固精氣——創新機關黨建“133”工作機制,構建“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格局,持續通過政治輪訓、專題黨課、主題宣講等方式,推動黨建隊建、文明創建、審執業務同頻共振,夯實思想根基。
為讓干警從心底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嚴守內心“底線”,建寧法院以“蓮”喻“廉”,馳而不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設“一館一廳一苑三室兩廊”廉政文化陣地,打造獨具建寧特色的“崇紅廉法”法院文化品牌;率先在全市出臺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實施細則,建立“兩明確六備查”機制,通過思想筑廉、制度明廉、紀律護廉、文化潤廉,確保隊伍純潔穩定。
建寧法院干警赴革命舊址西門蓮塘開展“賡續紅色血脈 弘揚清風正氣”主題教育活動
近年來,院機關獲評“全國優秀法院”“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作為全省法院系統唯一的先進集體在2021年全省政法英模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典型發言……在“紅·蓮”文化的浸潤下,建寧法院全體干警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著新時代的司法答卷。
“如我在訴”踐行為民初心
“法官,女兒終于跟我和好了,心結也解開了,太感謝你了!”2022年7月,與女兒重歸于好的朱大媽激動地對法官表示感謝。
一年前,朱大媽與丈夫陳某(已故)的房產被征收,因女兒繼承的換購面積不滿足安置房的換購條件,為幫助女兒,朱大媽將自己名下的部分換購面積贈予女兒,并簽訂《具結書》。本是朱大媽的一片慈母之心,但母女倆卻在拆遷補償款的分配過程中產生矛盾,朱大媽遂將女兒訴至建寧法院,請求撤銷贈予給女兒的換購面積。
法官在調解家事糾紛
“鑒于本案雙方當事人關系的特殊性,我當時希望以調解的方式化解母女雙方的矛盾,盡力修復家庭關系。”建寧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楊鋮回憶道。于是,楊鋮組織雙方來到全省首個公益家事維權平臺“金鐃福家”,結合各方當事人的陳述及證據充分了解案件事實,通過引導當事人重溫親情,逐漸發現問題癥結,并以親情為切入點,反復釋法說理,雙方當事人逐漸意識到親情為重、以和為貴的道理,心結慢慢解開。
見雙方芥蒂漸消,楊法官趁熱打鐵擬定切實可行的調解方案,母女終于達成一致意見,簽訂調解協議,在依法快速處理好拆遷糾紛的同時,化解了母女之間的重重矛盾,至此,該案圓滿解決。
當事人簽署調解協議書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建寧法院以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己任,深化落實“訴前解紛工作法”,成立與25家部門、行業協會、鄉鎮司法所建立“多元解紛+司法確認”機制,成立全省首家公共法律服務共治中心,獲評建寧縣2022年度“最佳服務群眾舉措”。
同時,立足建寧縣地處閩贛兩省交接地帶的特殊地理區位,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勾勒繪就閩贛界域新“楓”景,升級成立“閩贛邊界司法便民服務站”,化解邊界糾紛109起。其中,里心法庭創“種子法庭”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批新時代人民法庭建設案例,并入選全省法院第二批“最美法庭”。閩贛“邊界楓橋”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
“下沉”服務護產業
2023年4月26日上午9時,隨著法槌敲響,全省首例種子行業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案件在建寧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業農村局等相關行政部門、當地知名種企代表、制種農戶等20余人到現場旁聽庭審。
“一開始害怕說出這件事,我們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通過種業法庭多次普法宣傳和法律釋疑,我們終于鼓起勇氣來到法院尋求幫助。今天法院的判決給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我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法律的保護。”旁聽完庭審后,該案受害人劉某說。
建寧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全省首例種子行業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案件
以該案為契機,建寧法院開展走訪調研、司法服務等活動,發現種子行業規范發展和種業營商環境法治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擾,不利于種業從業者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開展,影響建寧種業振興發展的大局,遂發出全省首份關于雜交水稻種子市場規范發展的司法建議書,獲評“福建法院優秀司法建議”。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企和制種農戶是種業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作為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建寧現有140多家的種子企業、389名制種經紀人、2.5萬余戶的農戶在從事和種子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建寧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庭庭長劉建寧說。
種業巡回法庭開庭審理案件
如何推動種業法治保障工作變“盆景”為“風景”,為護航種業振興貢獻司法力量?在天時、地利的土壤里,建寧法院加入帶有“人和”的法治守護,讓每一粒蘊含希望的“金種子”破土生春——
在全省首建“種子法庭”,將庭審搬到更適宜種業案件審理的圓桌法庭和鄉間庭院,采用“派駐法官+巡回審理”的工作模式,選派專人在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駐點辦公,調度法官就近開展巡回調查、巡回調解、巡回審判,推動糾紛前端化解、就地解決,獲省委領導批示肯定。
建寧法院干警將司法服務送進“田間地頭”,為制種農戶排法律之憂,解法律之難
2023年12月1日,該院承辦閩贛兩省三地十一縣法院服務保障種業振興司法協作工作座談會,與參會法院共同簽署《閩贛“3+11”法院服務保障水稻種業振興發展司法協作框架意見》,為閩贛兩省水稻種業振興發展提供充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喜看稻菽千重浪,良田美景滿河山。”豐收時節,金黃麥浪間,制種農戶們笑著,唱著,收割著……(彭冬晴 邱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