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浙江公安110深入實施大數據賦能一號科技興警工程,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以“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為牽引,積極推進110勤務中臺建設,強化“三推送一提供”警情處置賦能,打造智能指揮地圖,迭代升級移動處警,全力構建新型110接處警勤務模式,提升服務群眾能力水平。
搭建勤務中臺
以最優組合響應群眾報警求助
2024年12月28日13時28分,杭州市公安局110接到報警稱,拱墅區上塘街道某小區一男子聯系不上,可能要自殺。接報后,該局勤務中臺立即發起警務協同,相關崗位即刻對警情涉及人員相關信息進行研判。僅過8分鐘,民警就在某賓館找到兩名意圖燒炭自殺并已處于昏迷狀態的男子,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處置群眾報警求助是項系統工程,強化各部門協同作戰才能提升警情處置質效。為此,浙江公安110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建設為契機,推動全省開展110勤務中臺建設,落實最小作戰單元,健全以警情為源頭的跨警種、跨層級、跨區域合成作戰機制,以此牽動各警種部門,構建統一指揮、多方響應工作模式,形成前后方高效協同、一體作戰的整體合力。對接報的緊急警情,110勤務中臺可一鍵發起警務協同,各個“協同崗”全天候應急響應,切實把“一警牽動全局、全局支撐一警”落實到每一起警情中。
2024年以來,全省妥善處置緊急警情77萬余起,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強化數據賦能
以最全信息支撐一線警情處置
2024年8月15日13時50分,永康市公安局110接到報警稱,花街鎮某村一名老人走失。接報后,該局勤務中臺立即通過智能指揮地圖調度就近警力奔赴現場,調派無人機增援,調閱走失人員信息并通過移動處警APP同步推送給處警民警。同時,聯動協同崗位賦能警情處置。經7個小時多方聯合研判搜尋,民警在一處山坡上找到昏迷的老人,成功助老人脫離危險。
大數據是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高能燃料”,對警情快速反應、高效處置離不開大數據的有力支撐。為此,浙江公安110深入實施大數據賦能一號科技興警工程,以“浙警智治”平臺為基座,圍繞就近指揮、直插現場、布控攔截等實戰場景,匯聚應用相關警種數據資源,開展智能指揮地圖建設,迭代升級移動處警,實現110報警與相關大數據賦能系統深度融合,一鍵生成相關信息,及時推送給一線指揮處置民警,讓民警以更簡單快捷的方式得到后臺更專業、更廣泛、更強力的支撐。
2024年以來,全省賦能警情處置295萬余起,以“三推送一提供”為主要特征的賦能警情處置新模式正不斷加強,前方現場和后方處置民警“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的感受越來越強。
推動協同共治
以最大合力解決群眾訴求
2024年12月22日9時40分,慈溪市公安局110接報警稱,新浦鎮某村有群眾因建房問題發生糾紛。新浦派出所民警快速到場處置,同時聯動新浦鎮矛調處置隊伍到場協同處置。經了解,系兩戶村民因搭鋼棚涉及地界、采光等引起糾紛。隨后,矛調處置隊會同村干部對雙方進行勸解協商,雙方糾紛平息。從接警到調解完畢,全程不到30分鐘。
讓專業的人解決專業的事,形成社會治理合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煩心事。為此,浙江公安110持續推動相關部門聯合發力、多元共治,組建專業即時處置隊伍和即時調解隊伍。推動現場即時處置隊員納入人民調解員隊伍,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水平,建立與110配套的快速響應處置機制,確保第一時間響應、先期調解處置糾紛求助類事項;對于較為復雜、不易在現場調解的矛盾糾紛,則由資深調解的即時調解隊伍介入或引導至矛盾調解中心進行進一步調解,形成“兩支隊伍”高效運作的新模式,使矛盾糾紛化解再提速。
為讓非警務事項處置過程更加規范、快速,形成閉環管理,浙江公安110會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非警務事項即時處結率、重復報警率等量化評價指標,對協同處置工作跟蹤評估問效,推動源頭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協同治理提質增效。2024年以來,分流的非警務事項重復報警率下降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