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凌晨,據平安鹿城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7日,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鹿城區分局民警徐憶東,在外地出差辦案期間,因突發疾病不幸因公犧牲。在第五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前夕,倒在了他一輩子摯愛和從事的刑偵崗位上,生命定格在58歲。
徐憶東,1966年出生,中共黨員,四級高級警長;
1990年9月參加公安工作,一直在鹿城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工作;
曾獲個人嘉獎6次,3次被鹿城區公安分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被浙江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千名好民警。
帶著最扎實的“干糧”
一直奔走在路上
“每次出差,他習慣帶上饅頭,可以簡單解決一餐。”作為他的出差“老搭檔”,鄭威特常常看到他把饅頭放到旅館房間的窗戶前,說是通風就能多放幾天。不知情的同事曾調侃他“太節儉了。”但徐憶東心里門清,押送全程,他們不能離開嫌疑人,即使輪流去吃飯也可能有風險。對他來說,兩個風干的饅頭和幾片胃藥能讓自己狀態穩定,是最扎實的“干糧”。
2017年6月下旬,為了盡快調取一起盜竊案件的關鍵證據,徐憶東要前往江西出差,當時的他腳傷還未痊愈。“這個案子是我負責的,只有我最清楚情況。”他揣著幾個饅頭就坐上最近的一班大巴車過去了。
當時,江西多地遭遇洪水,橋梁沖垮、道路塌方、高速封道……意外情況頻發。徐憶東帶著同事一路顛簸、繞道、等待,餓了就啃個饅頭當頓飯,最后到達目的地修水縣時,已是近20個小時后了。兩天后,當隊里同事上班時,發現徐憶東已經在單位整理證據。“憶東大哥總是這樣雷厲風行。”刑警張翔說道,他的速度和效率讓很多年輕人自嘆不如。
34年奔走在破案路上,徐憶東把半生獻給了刑偵工作。臨近退休,他卻倒在了出差路上,再也沒能回來。他的工作日志上記錄著他的“連軸轉”,3年,累計出差179天,平均每6天就出一趟差。
34年老刑警
一干就是半輩子
“我是刑警”,這是徐憶東最初的夢想。1990年從溫州警校畢業后,他主動申請,如愿成為了鹿城公安刑偵大隊的一員,這一干,就是大半輩子。他干過內勤、做過技術、摸過線索……他所做的全部工作,似乎都是為了沖在斗爭一線的戰友服務。
勘查現場枯燥費時,而且高負荷、連續作戰、隨時直面殘酷現場環境,最后還不“出名”。可是徐憶東卻總干得有滋有味,他能精準把握案發現場的每一個細節,通過蛛絲馬跡固化可靠證據,為隊友指明偵查方向。“案件現場,他沖得上去,結案后他又最能沉得下來。”這是同事對他的評價。徐憶東還負責對全局刑事案件受立案和破案數據進行手寫統計。“每個月要經歷上百個現場、幾千份文書,他整理得清清爽爽,無一紕漏。”在老同事楊楓的記憶里,徐憶東很少站在聚光燈下,“案件里面看不到他,但是又少不了他。”
彼時,轄區內盜竊案件高發,受限于當時的偵查條件,案件苦于線索中斷一時沒有進展。負責搜集情報的徐憶東靠著他的鐵腳板,挨家挨戶走訪詢問,從中抽絲剝繭,形成有效線索,案件得以成功告破。“憶東有他的‘獨門秘籍’,總能從轄區群眾或是小攤小販那里了解到關于案件的蛛絲馬跡。”這是楊楓對徐憶東最為清晰的記憶。就是憑借他的“獨門秘籍”,徐憶東先后參與偵破了“2007年在市區開面包車搶劫女性團伙”等一批大案要案。
隨著時代進步,偵查模式也在不斷迭代,徐憶東在年輕的“后浪”中顯得也不那么“厲害”了。可他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在“配角”的身份里干得更加精彩,用一次次的幫戰友值班、一趟趟的同戰友出差,為刑偵工作默默奉獻。
對著58歲的徐憶東,他的妻子總是說:“你的忙,完全是‘自找的’。”可他不這么想,在他從警之初,他的老師也是這樣,為了能讓他專心辦案,不遺余力地幫他把其他工作安排妥當。老師的言傳身教讓徐憶東一直記到現在。
34年一晃而過,老刑警的炙熱人生,沒有波瀾壯闊,卻扎扎實實、默默奉獻。
英雄遠去,浩氣長存!
徐憶東,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