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浙江省警源治理暨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工作推進會在杭州市蕭山區召開。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關口前移、源頭治理,進一步推動警源治理和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工作走深走實,提升解決群眾訴求和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能力水平。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成國出席會議并講話。副省長、公安廳廳長楊青玖主持會議并通報全省工作情況。
全省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工作創新推進以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規范處置工作機制,強化數據賦能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全省110通過該機制處置非警務事項質效明顯提升,重復報警同比下降30.5%。
會議指出,深化警源治理和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工作,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對標對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做好源頭治理、依法治理、系統治理,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省域先行。
會議強調,要將警源治理和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與“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工作有機融合,強化風險排查、多元化解、重點防控、回訪關注,充分發揮相關機制作用,全力參與、協同落實好排查化解矛盾風險任務。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制度機制,著力打造更多在全省先行示范的標志性成果,不斷提升警源治理和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能力水平。
——要以社會治理中心為陣地,迭代完善“141”基層治理體系,統籌資源力量,持續提升信息匯聚、力量進駐、平臺指揮、服務群眾各項功能,不斷推動從“單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轉變。
——要以協同機制為核心,建立科學分流機制,明確非警務事項標準,健全協同聯動、跟蹤問效機制,在規范現場處置的基礎上做好“后半篇文章”,不斷推動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轉變。
——要以數字賦能為動力,以全國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提質增效試點為契機,加大社會治理領域數據的匯聚共享,全量、動態掌握轄區內各類矛盾風險情況,提升預警預測預防能力,不斷推動從“被動應付向主動防范”轉變。
——要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建好鄉鎮(街道)現場處置隊伍,提升處置能力水平,加強公安機關業務指導,針對轄區易發多發問題處置工作開展分級分類培訓,不斷推動從“經驗型處置向專業化處置”轉變。
會議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領導、力量整合、綜合保障,構建完善“黨政領導、公安主推,一支隊伍、部門共建,協同共治、閉環處置”的工作格局,以更大決心、更實作風,推動警源治理和非警務事項協同處置工作走深走實,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保駕護航。
會上,杭州市委政法委、寧波市社會治理中心、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區分局、嵊州市公安局、永康市委社會工作部等5家單位作交流發言。會前,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蕭山區和盈豐街道、新街街道兩級社會治理中心。
省委社會工作部、省委政法委、省信訪局、省公安廳有關負責同志,各設區市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信訪局、市公安局有關負責同志,部分重點縣(市、區)社會工作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分局)局長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