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大媽、老娘舅幫幫團、烏鎮管家、梧桐義工……盡管他們有風格各異的名字,但都是浙江的平安志愿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充分發揮地形熟、人緣好等優勢,成為“戰疫情、保平安、促發展”的生力軍,成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獨特力量。
架起連心橋
陳亞玲是杭州市下城區武林街道鳳麟社區麒麟街三網格的“武林大媽”。她不僅熱心腸,還是“百事通”。片區里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社區居民家庭情況、籍貫、職業……她都摸得門兒清。只要一走出家門,就開始為社區里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操心。
疫情暴發以來,陳亞玲和其他“武林大媽”一樣,自發參與到轄區各項志愿服務工作中,第一時間向居民宣傳政策。
“現在還不宜摘下口罩啊……”網格內一百多戶人家,有時一天內她上上下下要跑好幾輪,逐一告知。
“302室昨天去上門沒人,宣傳資料還放在門口,今天我再去看看。”“那家店前幾天門口貼著啟事說關到星期天,去看看今天不會開了吧?”陳亞玲每天的心總是懸著,有時連覺也睡不安穩。這些天,她隔三差五就到鄰居家走走,將了解到的信息和社區工作情況及時傳達到每個家庭,也將群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社區。
在一次排查中,陳亞玲想起樓上一個租戶籍貫是疫情重點地區的,馬上聯系租客了解動態。當得知他仍在老家時,安撫其耐心在家暫時不要回杭,該租戶也在電話中向陳亞玲求助,顯得特別焦急和無奈:“你能不能幫我和房東說說,這里的房子空著,房租實在有些負擔不起……”
陳亞鈴二話沒說,立即聯系房東溝通。因為陳亞玲平時人緣好,房東馬上答應減免租客半個月房租。
疫情防控一線,像陳亞玲這樣的“武林大媽”們,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獨特優勢,以感情為紐帶,以責任為擔當,力所能及地開展抗擊疫情的各項工作,贏得群眾好口碑,架起了溝通“連心橋”。
服務在一線
“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太不容易了。”桐鄉市社會善行服務中心志愿者王蘭說。
“你好,量下體溫。”“你們從哪里來,要去哪里?”……前不久的一個晚上,在桐鄉市屠甸鎮高速路口卡點,工作人員正在細致檢查每一輛過往車輛。
而王蘭和老公正在自己家廚房里忙碌,煮水、下湯圓、起鍋,兩人比以往都要認真些,生怕湯圓煮過了頭,就不好吃了……
晚上11時許,王蘭將滿滿三大盆湯圓先后送到屠甸鎮的3個卡口。當接過這一碗碗湯圓時,工作人員滿是感動。
“茶葉蛋不值錢,就是我們的一份心意。”在桐鄉市屠甸鎮紅星村卡點,送茶葉蛋的是志愿者,堅守的也是志愿者,他們可能并不認識對方,但又彼此“熟悉”。
桐鄉市發布《致全市志愿者的一封倡議書》后,請戰書紛至沓來,夫妻檔、父子兵、一家三口齊上陣,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全市9大“志愿‘桐’享”聯盟、11支鎮級志愿服務大隊和9大志愿服務社會組織,全方位參與網格排查、卡點檢測、入戶宣傳、便民代辦、后勤保障、代跑幫辦、復工復產等3000余處志愿服務崗。
5000余次心理咨詢和互動,10萬多個小時服務時間,60多萬人次居民受益……一串串數字反映出3萬多名志愿者奮戰抗疫一線的努力和付出。
與此同時,桐鄉市注重加強線上線下志愿者崗前培訓,還發布了《新冠肺炎防控志愿者培訓手冊》,切實做好志愿者個人防護和物資保障,統一購買超100億元的“防疫專屬保險”,為一線志愿者撐起“保護傘”。
巧解煩心事
疫情防控期間,鄞州區委平安辦通過平安志愿者聯合會組織動員全區平安志愿力量,依托區社會矛盾聯調中心、“老潘警調工作室”“老娘舅幫幫團”等矛盾調解平臺,積極化解疫情期間矛盾糾紛。
平安志愿者聯合會會長老潘在疫情防控期間,針對區域內出現的一些疑難復雜矛盾糾紛,通過召集法律專家團隊進行網絡研判、對困難群體開通“綠色通道”實施幫扶等,化解了數起疑難復雜矛盾糾紛。
最近,在鄞州區平安志愿者聯合會下屬組織“老娘舅幫幫團”幫助下,家住鐘公廟金家漕社區的89歲胡老伯,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原來,胡老伯家樓上住戶的衛生間防水沒做好,水漏到了胡老伯家衛生間天花板。胡老伯年事已高,加上近期疫情影響一直“宅”在家里,情緒很不穩定。
當前,各行各業正處于復工期,修理工人不能馬上到位,且社區最近忙于抗疫,無法組織人員集中商議解決糾紛,這事就成了胡老伯的心結。2月19日,在“老娘舅幫幫團”成員杜海平、洪科威和轄區民警協調下,終于達成了維修、補償意見,同時開導老人并幫其解決了近期生活困難,解開了老人心結。
金家漕社區里的“老娘舅幫幫團”,是一個由30多名黨員志愿者和熱心居民組成的心理咨詢組織,平日里承擔著社區鄰里調解、糾紛調處和熱線咨詢事務,疫情期間專設了一條“知心熱線”,幫助做好居民心理疏導工作。
住在長豐二村的沈阿姨,老伴年事已高,她自己也是疾病纏身,兩人又無子女,平常由社區工作人員陪同就醫、上門關懷。疫情暴發后,兩名老人經常焦慮失眠,打來電話訴苦或是請求幫助。“老娘舅幫幫團”黨員志愿者們,便主動肩負起心理疏導工作,輪班次用電話問候的方式,對老人噓寒問暖,幫他們排解心理壓力,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