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政法工作關乎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這一年,江蘇省政法系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挺膺擔當、接續奮斗,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扎實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有力護航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留下了一串串扎實的工作印記……
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
守護人民平安喜樂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全省政法系統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為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的重大任務,省委政法委以釘釘子精神狠抓《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動方案》及補充任務清單的推進落實,每月盤點、每季調度,推動多項重點工作取得突破,一批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問題得到解決。
始終保持對突出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強力開展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依法從重從嚴從快打擊嚴重暴力犯罪,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23.1%,現行命案連續7年全破;縱深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摧毀黑社會性質組織3個、惡勢力犯罪組織158個。
電詐作案手段年年翻新,詐騙“劇本”花樣百出,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江蘇織密反詐天網,扎牢群眾的“錢袋子”,電詐警情、損失數同比下降26%、51%,電詐預后被騙率降至0.01%,保持全國領先。
全省法院系統持續開展“小標的·大民生”專項執行行動,執結案件39.35萬件,執行到位金額102.15億元;檢察機關健全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為3300余名因案困難群眾發放救助金4000余萬元;司法行政機關新建遠程公證服務點380個,連續11年開展“法潤江蘇·春風行動”公益法律服務,累計服務群眾385萬余人次。
省法院在近日發布的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及,“全省法院多年來首次呈現新收一審案件全面下降態勢”。而這正得益于江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狠抓基層治理問題,突出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全省上下堅持重心下移、強基固本,深入實施“精網微格”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三官一律”進網格,全省法院1.85萬人、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者1.12萬人下沉網格,推動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質效。部署各地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向“規范化”提檔升級,目前全省建成運行縣級平臺86個、鎮級平臺1218個,多家基層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非訴訟服務中心)、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成建制入駐縣級平臺,讓“有矛盾就找‘一站式’平臺”成了很多群眾解紛的首選。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面對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要求,需要繼續探索前行。省委政法委牽頭起草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條例,突出預防在先、注重過程防控,為后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質效進一步提升打下法治基礎。突出抓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違法犯罪綜合治理,制定出臺有關標準指引,推進全省專門學校建設。
公安機關會同教育等部門開展學生欺凌防范處置專項行動,全省中小學全部設立專項治理委員會,接報學生欺凌警情同比下降16.8%;檢察機關聯合婦聯、關工委等部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2371次,向623人制發“督促監護令”。
發展無止境,民生重千鈞。江蘇政法機關聚焦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群體合法權益保護,關注教育、醫療、就業、食品安全等民生領域,一錘一錘接著敲,將利民舉措、惠民項目、便民服務釘實釘牢。
優環境強創新促轉化
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是全省政法機關一以貫之的目標和追求。2024年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片始終承載著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再一次被賦予新的重大任務。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讓法治成為江蘇營商環境建設的核心競爭力,讓高水平法治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進器”,離不開制度引領、協同發力。
2024年初,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聯合發布國內首個省級《辦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的指引》,統一辦案標準,規范辦案程序,提高辦案水平,形成工作合力,為奏響新一年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樂章,落下了第一個鼓點。此后,省法院、省司法廳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加大數據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在線保護公證平臺推廣力度,助力未來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
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2024年7月,省委政法委出臺《關于江蘇政法機關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創新推出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40條舉措,從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保障和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等方面作出規定,為全省政法機關持續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明確“任務書”和“施工圖”。
全省政法機關趁熱打鐵、細化落實,密集出臺多項措施和意見——省法院推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十二條司法舉措、出臺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十條司法措施;省檢察院印發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助力完善金融治理長效機制;省司法廳推出法律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項舉措、推動省政府出臺支持法律服務業發展13項措施……
在一項項制度引領和政策支持下,江蘇政法機關聚焦平等保護,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重拳出擊涉金融、商貿、知識產權等違法犯罪,排查整治“職業閉店人”黑灰產業鏈,加強反干涉、反制裁、反“長臂管轄”工作,成功辦理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案件。
在護企向“新”的路上,江蘇政法機關始終孜孜求索——
公安機關破獲侵犯高精尖企業商業秘密案件8起、挽損2億元,靶向建立高新技術企業重點保護名錄,打造431個警企工作站和20個知識產權保護前哨,建成“警聯護企優商服務平臺”;
法院系統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99萬件,在支柱產業、領軍行業、龍頭企業推廣設立24個知識產權保護前哨,推進企業破產信息核查和企業信用修復“一件事”改革,江蘇嚴重失信主體占在業企業比值降至全國最低;
檢察機關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8652人,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推進實施45個護企項目,用法治方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司法行政系統持續深化“產業鏈+法律服務”模式,在南通、泰州建立起生物醫藥、海商海事專業仲裁平臺,啟動江蘇(南京)涉外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打造南京、蘇州涉外法律服務集聚示范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江蘇各地在最前沿的陣地,因地制宜開辟新思路、扎根新行業、探索新技術,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重要參照和指引——蘇州互聯網法院聯合相關部門和聯盟,共同發布全國首個互聯網直播行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南京中院在全國率先推出綠色破產新模式,助力困境企業實現可持續重生;南通檢察機關構建涉企信用修復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模型,相關案件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無錫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出臺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指導規范,探索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模式……
經過持續探索和創新,多個案例勇于試水新領域、新類型,多個“全國首例”與江蘇掛鉤,破除了國內無先例可循的困擾。
正衣冠經風雨長才干
鍛造新時代政法鐵軍
嚴治之軍,所向披靡;無治之兵,百萬無益。政法隊伍肩負責任重、掌握權力大、面臨誘惑多,如何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新時代政法鐵軍?
2024年6月舉辦的全省政法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研討班給出了答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各方面全過程;做強專業力量,做精專業手段,做實專業訓練,著力提升專業本領;嚴明紀律規矩,嚴肅工作作風,嚴格監督管理,著力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警。
江蘇政法機關始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夯實政法干警對黨忠誠的思想根基,在提升素質能力、鍛造政法鐵軍上見行動,在履行職責使命、做好政法工作上立新功。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中層干部培訓班、干警聯學班……這一年,省委政法委帶頭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做到重要指示件件傳達學習、件件貫徹落實。一場場政治輔導生動深刻、解惑“解渴”,帶動了全省政法系統興起學習貫徹熱潮,共舉辦政治輪訓班1556個,參訓干警達25.1萬人次,首次實現習近平法治思想培訓全覆蓋。
在南京溧水、鹽城亭湖、連云港灌云等地,黨委專門召開法院工作會議,提升“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的能力水平。在南通、常州等地,主題鮮明、亮點紛呈的政治忠誠教育館紛紛建成,用一個個人物、一則則故事、一幅幅圖片,教育引導政法干警把絕對忠誠融入血脈、注入靈魂。
紀嚴則清正,清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
過去的一年,江蘇政法機關把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深化思想認識,細化任務目標,豐富學習形式,推動政法干警學紀、知紀、明紀、守紀。
組織召開全省政法系統黨的建設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研究部署全系統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組織對22個市級政法單位進行政治督察和紀律作風督查巡查,實現5年內對所有設區市65個市級政法單位全覆蓋;完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在全省開展執法司法重點案件專項檢查,推動整改問題案件,有力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完善制度機制、狠抓工作落實、強化檢查督促,有效增強政法干警的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強化使命擔當。
如何從監督檢查的“單向輸出”到主動守紀的“雙向奔赴”?身邊的典型案例是最鮮活的“教科書”。通過組織旁聽庭審、違紀違法案件檢視剖析、觀看警示教育專題片、通報違反“十個嚴禁”和違反“三個規定”典型案例、開展政治體檢測評,讓廣大政法干警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
“盡管世間再無邊曉斌,但處處都有無邊的愛!”在飽含深情的訴說中、在服務群眾的故事中,現場觀眾逐漸紅了眼眶……“75+尋找老政法精神”邊曉斌專場紀念活動,展現了儀征市人民法院原常務副院長邊曉斌用一生注解“人民法官”的使命和擔當。江蘇政法系統深入開展先進典型選樹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專場紀念活動以及“平安衛士”、最美法官、檢察業務標兵、法治人物評選,讓榜樣的精神在政法干警心中扎根、萌芽、開花結果。
2024年,全省政法系統組織開展了“75+尋找老政法精神”主題活動,這是對江蘇政法工作的回望思考,也是跨越代際的“傳幫帶”,更是激勵學習傳承的最佳“課堂”。省市縣三級聯動,4000多名政法干警歷時6個多月尋訪483個政法戰線老同志、先進模范和優秀集體,足跡遍布13個設區市,串聯起歷史與現實,凝聚接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育才如植樹,需深耕細作,方能枝繁葉茂。江蘇政法機關緊盯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健全素能提優培訓體系,落實從優待警政策措施。省委政法委推進第七期“333工程”政法人才培養,舉辦“江蘇政法大講堂”,組織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同堂培訓,帶動全省政法系統開展業務培訓1265期、參訓干警達12.19萬人次。同時,大力推動政法領導干部開展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交流輪崗,切實提高年輕干部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踔厲奮發新征程,勇毅前行向復興。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全省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干警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斗志昂揚、步履堅定,為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