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糾紛、打擊犯罪,幫扶企業、法律援助,公益保護、執行提速……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江蘇各級政法機關引導廣大政法干警強化公仆意識、堅守為民情懷,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辦好政法惠民實事。截至目前,已新推惠民惠企舉措1200余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000余件,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攀升。
救急——
幫群眾捂緊“錢袋子”
多虧民警及時勸阻,要不整個‘家底子’都被騙走了,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徐州市賈汪區老礦派出所轄區居民李女士說。
3月23日,李女士四處籌集資金準備匯錢給網友“好哥哥”投資代理茶葉,其愛人黃先生聯想到“警民微信群”里社區民警推送的詐騙案例,再三阻止無果后報警求助。
徐州市賈汪公安分局立即啟動“線上線下同步處置,止損反制分級防控”工作運行機制,合成作戰中心靠前作戰,實時研判信息,民警高宇、趙路快速處警,最終在銀行門口及時阻止李女士匯款10萬元。
“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今天來打擾您主要是為了宣傳防詐騙知識……”4月10日,海安市立發街道嘉麟社區的網格員們冒雨走進轄區,逐戶上門走訪。
海安市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以網格化智能應用平臺為支撐,運用大數據手段,先后篩選出16萬余名易被詐騙人員名單推送至社區民警、村(社區)干部、專兼職網格員手中,為防詐反詐精準宣傳提供了基礎數據。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態勢,4月30日,江蘇省委政法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深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全力守護好群眾錢袋子。
蘇州市結合當前形勢任務,高點謀劃、高標推進動員部署全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止損控案百日會戰。
南通市出臺獎勵辦法規定,除履行法定義務、工作職責外,群眾主動發現并及時勸阻、制止他人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轉賬匯款,有效避免他人遭受財產損失,或向警方提供舉報線索并經公安機關查證屬實的,將獲得200至50000元不等的獎勵。
南京市六合區成立20家網銀工作站,防范電信詐騙和非法集資,提供金融服務。
解難——
法院執行全力提速
5月4日,無錫市新吳法院十多位青年法官早上八點就來到某樓盤,為數百位維權心切的業主現場辦理訴前調解的司法確認,過了一個不一樣的青年節和勞動節。
受疫情影響等原因,該樓盤有數百戶房產延期交付。2021年3月,業主們采用代表訴訟的方式到法院起訴要求開發商支付違約金。由于涉及人數眾多,法院迅速開展訴前財產保全,組織人員到開發商名下賬戶涉及的銀行進行現場查封,同時查封開發商名下未售出的商鋪,并在樓盤附近張貼告示“未經法院允許不得私下處置車位”。4月底,在法院主持下,倍感壓力的開發商與業主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在扣除部分天數前提下確認違約金數額。
敢于接“最燙手的山芋”,敢于向最難處攻堅,在最痛處發力,是政法機關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依法守護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尺。
為盡快解決問題,也考慮到業主們工作日都要上班,經與開放商和業主代表溝通,新吳法院在五一節假日期間,派出12名法官,來到小區現場辦公,取號、確認、簽協議,現場平穩有序,一攬子解決了這一群體性糾紛。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
靖江法院執行局設立執行接待中心,實行“執行公開集中接待”制度,及時回應執行訴求,有效解決當事人與執行干警聯系難的問題。
徐州市泉山法院執行干警電話24小時暢通,隨時接聽當事人來電。
消愁——
公益保護有我在
3月19日,在蘇魯邊界的連云港市贛榆區班莊鎮東窩子村,一場由省檢察院、連云港市檢察院、贛榆區檢察院和山東臨沭縣檢察院共同承辦的非法采礦案精準普法活動舉行,當地數百名村民踴躍參加,并對修復方案紛紛發表意見,活動經媒體和抖音、B站等平臺現場直播,當天觀看人數總計百萬。
東??h檢察院辦理全省首例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并在當地主流媒體開展釋法說理。連云港市檢察院整合近年來辦理的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有影響案例,分類匯編共有8個子集的《司法溫度案例集》,廣贈人大代表、人民群眾。
美麗的環境只有一個,破壞環境等于破壞未來。無錫市兩級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訴前程序作用,筑起千年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屏障,對京杭大運河江南段保護情況開展巡查保護,今年一季度共出動無人機70余架次,巡查運河190余公里,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0余件,主動與行政機關對接溝通,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件,向省檢察院請示指定管轄3件,另有24件違法情形較輕的線索通過口頭告知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協調推動綜合治理。前不久,惠山區檢察院通過“惠佑·未檢”監督平臺,有效督促了相關行政機關整改某小學門前路段的交通安全隱患問題,讓家長們接送孩子再也不堵心。
泰州市高新區檢察院牽頭組織水利部門和相關街道召開圓桌會議,形成運河整治的可行方案,建立“河長制”+“檢察長制”工作機制,聯合當地街道清運河道垃圾近10噸,并對河道進行清挖和綠化,使得2500多年歷史的古鹽運河舊貌換了新顏。
聚盼——
法律援助離群眾更近
民有所盼,我有所辦。
為進一步打造良好營商環境,日前,江蘇省司法廳聯合省工商聯、省律師協會出臺2021年法律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10項舉措。
鎮江市司法局打造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務云平臺,實行“AI”菜單式服務,即“群眾點菜”“云端配送”。平臺設立了“法治大講堂”“網絡廣播臺”“有報天天讀”“掌上圖書館”“法治微電影”等版塊,逐步形成了“為民服務的家園、法治教育的校園”,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辦實事、解難題、惠民生。
沛縣法院開展普法“六進”活動,圍繞勞務權益維護、農村土地權益維護、產權物權維護等群眾關注的熱點法律問題組織法官開展宣講和解讀,把一份份精彩豐富的法治禮包送到群眾手中。
常州市武進區司法局推出“精準法律服務助企發展”提升行動和“產業鏈+法律服務”強磁行動,依法保障和服務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無錫市司法局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整合了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職能的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老百姓只要撥通一個電話、登錄一個網站、走進一個大門就能“一站式”解決“一攬子”法律問題。
春風拂面,法雨潤心。
江蘇戒毒系統組織法律專業民警、外請法律工作者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開展普法教育、提供“一對一”法律援助,幫助戒毒人員解決財產、繼承、婚姻等問題,促進他們安心戒治。
質勝于華,行勝于言。江蘇政法系統正在以推出一個個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措施,以辦好一件件接地氣、有溫度、群眾滿意的民生實事來兌現莊嚴承諾。(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