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家裝市場的迅速發展,違法施工、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工期把控薄弱、保修障礙重重,以及合同簽訂有失規范、施工主體良莠不齊等現象屢見不鮮,不僅給業主帶來困擾,也讓裝修公司時常面對糾紛。11月27日,松江法院發布《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合同糾紛審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及八起典型案例,服務保障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市場,為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和促進家裝行業良性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據介紹,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上海松江法院受理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合同糾紛448件,審結444件。除2022年收結案量有所下降以外,總體收結案呈增長態勢。從結案方式來看,在審結的444件案件中,以判決方式結案140件,以調解方式結案128件,以撤訴或按撤訴處理方式結案167件,以裁定移送其他法院或裁定駁回起訴等其他方式結案9件。調解結案占比較小,反映出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合同糾紛協商調解的難度較大。從涉訟標的額來看,審結的444件案件中,314件涉訟標的額在10萬元以下,占比70.72%,123件涉訟標的額在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占比27.70%,7件涉訟標的額在100萬元以上,占比1.58%,涉訟標的額總體不高。
2020年7月,原告李某與被告彭某簽訂《施工合同》,約定彭某為李某名下別墅進行裝修改造,主要施工內容為花園及土建改造,總造價120萬元。合同簽訂后,彭某進場施工,李某累計實際支付裝修款230萬元。隨后,該房屋裝修工程因涉嫌違法搭建被行政執法部門立案,要求予以拆除。因李某不認可彭某的施工成果,訴至法院,要求確認雙方合同無效,且彭某退還裝修款等。審理中,法院依法委托對裝修工程造價進行鑒定。鑒定意見顯示,彭某施工的工程量共計市場價約166萬余元,其中違法搭建部分113萬余元。松江法院判決雙方簽訂的《施工合同》無效,由彭某退還李某86萬余元并支付資金占用利息。
本案中,李某之所以也要承擔部分損失,是因為知法犯法不受法律保護,違法建筑的建造成本應根據過錯程度由雙方分擔。據悉,《白皮書》總結了家庭住宅裝飾裝修合同案件呈現的各方面情況。如當事人爭議紛繁復雜,協商化解難度較大;當事人舉證能力不足,案件事實查明困難;專業問題需要鑒定,訴訟成本相對較高。據此,松江法院多方協力防范化解,借助“松法進五大”特色普法品牌和“一街鎮一法官”平臺,加強訴調對接等強化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通過組建專項審判團隊、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加強院校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審判質效。同時,借助巡回審判制度,努力實現以示范性審判帶動化解一批糾紛、教育一片群眾、優化一域治理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