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自“八五”普法以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法治搭臺、全警參與、上下聯動、內外協同”的普法宣傳工作格局,采取面對“人”、聚焦“物”、深入“地”的方式方法,通過“全覆蓋”“掃盲式”專項普法宣傳工作,實現了刑事、治安發案率同比下降、信訪總量和矛盾糾紛類警情同比減少的目標。
面對“人”,精準普法,按需施教,靶向回應民生關切
普法宣傳工作發揮著“內聚警心,外樹形象”的重要作用。新時代普法宣傳工作格局作為體現公安核心價值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公安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精心定制普法“菜單”
刑偵民警深入了解轄區中小學普法需求,以學生“感興趣、能聽懂、易接受、有效果”為宣傳目標,精心設置普法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樣,不僅為學生詳細說明用自己身份證辦理銀行卡進行買賣的危害,還將未成年人保護法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校園欺凌等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們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律觀念。
巧妙戴上激勵“光環”
治安民警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警察叔叔阿姨有著天然崇敬和信任的特點,為孩子們戴上激勵的“光環”。通過贊揚他們在幫助父母反詐、防騙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做法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這種激勵方式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更加愿意參與到法治宣傳和實踐中來,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氛圍。
生動講好法治“故事”
派出所民警深入學校播撒法治種子,深耕法治意識,與學校共享、共研、共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調整優化講稿、課件,融入案例、視頻、游戲互動,將“法言法語”轉化為“童言童語”,增強法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學生接受度,大大提升了普法宣傳的趣味性,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開出文明、和諧的法治之花。
聚焦“物”,直觀普法,豐富體驗,優化工作喜聞樂見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抓住關鍵環節,采取警力下沉的方式,破解普法活動中“量少、質弱、力薄”的難題。聚焦“在哪普法、向誰普法、如何普法”的問題,做好頂層謀劃、責任明確、配合緊密、形成合力,不斷推動普法宣傳工作走深做實。
“親身體驗”深化普法宣傳
采取“正向教育+反向警示”的方式,以正向教育緊“發條”,反向教育敲“警鐘”,定期在飯店門口、人口聚集區設置酒精檢查體驗區。針對各類具有爭議的食物及飲品邀請群眾嘗試,根據酒精檢測儀檢測出的酒精數值為群眾講解某些食物及飲品中的酒精含量,詳細講解酒駕醉駕的危害性,通過親身體驗,讓群眾直觀地了解飲酒后體內酒精含量的變化,熟知酒駕、醉駕的判定標準。
“反光掛件”筑牢交通安全
為使普法宣傳工作走深做實,大興安嶺冬季漫長、晝短夜長,以及轄區內行人的出行特點,利用“一早一晚”行人出行不容易被發現的時間段,開展出行安全宣傳,發放“反光掛件”,給行人出行增添了一抹亮色,減少了夜間因視線不好而導致的交通事故,此舉受到轄區群眾一致好評。
“結合行業”加強源頭宣傳
結合宣傳結構“多元化”特色,抓好重點行業宣傳。定期深入轄區重點單位,講解日常行車中不易注意到的交通安全隱患。通過實際案例,強調酒駕、醉駕的嚴重后果,提醒廣大群眾遵守交通法規,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共同營造安全、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深入“地”,多元普法,寓教于樂,強基提質出新入心
為抓活載體、向下扎根,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將普法元素與服務群眾生活相結合,集實用性、知識性、創新性于一體,圍繞執法工作實際和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推動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的轉變,讓普法宣傳出“新”更入“心”。
“擺攤+特色”,唱響普法“主旋律”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將普法宣傳以“擺攤設點”的方式方法,把法律知識精準送到轄區群眾身邊,深入轄區公園、市場、廣場等人員聚集地,圍繞“反詐、禁毒、網絡謠言、交通安全”等方面,突出各警種特色宣傳點,設置宣傳點位,擺放普法展板,進一步拉近警民關系,為建設平安法治驛站奠定堅實基礎。
“法治+文藝”,奏響普法“新樂章”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以“文化搭臺、法治唱戲、群眾受益”為工作理念,組織各所隊室自行拍攝“民警”主演的普法宣傳短視頻在驛站公園大屏幕上循環播放,并由現場民警對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進行詳細答疑,切實引導群眾利用“法治思維”約束“日常行為”。
“歷史+厚度”,敲響普法“新高度”
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以林業局五十周年大慶為契機,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宣傳渠道,強化宣傳發動,在驛站公園舉行以公安工作發展歷程和營造濃厚普法宣傳氛圍為主題的活動。以“文字記述發展歷史”、以“圖片觸摸歷史年輪”為載體,以“宣傳展板+跨年代公安工作圖片”為主線,民警身著不同年代的警服,講述著公安工作的整個發展歷程,讓普法宣傳活動猶如一部記載公安工作的發展史,讓警民關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