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執行難”問題,不僅是一場關乎民心民愿的攻堅戰,更是一場關乎公平正義的保衛戰。近年來,吉林省榆樹市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通過推動執行窗口前移、強化執行聯動、開展專項行動等方式,多措并舉化解執行難題,持續提升執行工作質效。2024年,榆樹市人民法院共受理執行案件4372起,執結4368起,執行到位標的2.82億元。
一體推進“立審執”
促推執行“前端治”
“執行迅速高效、傾力為民解憂。”2024年9月,一起民事保全案件的當事人將一面錦旗送到榆樹市人民法院執行局,感謝執行干警為107戶種植戶要回糧食款。
在辦理該案的過程中,榆樹市人民法院召開了跨部門專業法官會議,承辦法官結合案情報告介紹案情,全面準確梳理討論內容。參會法官結合自身審判經驗,圍繞案情進行充分研討,提出了將保全前置的解決建議,讓履行有保障。據此,執行干警快速查封了涉案1100噸糧食作物,通過落實保全措施,積極敦促被執行人償還糧食款。最終,在執行干警和承辦法官的工作下,107戶種植戶拿到糧食款后申請撤訴,該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案件的快速執結,得益于榆樹市人民法院適用的“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機制。
為推動執行工作從“末端執”轉向“前端治”,榆樹市人民法院建立了“立審執”一體化工作機制,出臺了《榆樹市人民法院執行專業法官會議制度》文件。訴訟前,引導當事人盡量通過訴前調解協議當場履行、盡快履行,堅持能訴前化解的案件盡量不進入訴訟程序,提高自動履行率;判決前,暢通訴訟保全渠道,引導當事人進行財產保全,確保生效法律文書能夠順利執行,實現“立審執”全環節、全過程無縫銜接。
同時,建立了“法庭員額法官+執行員額法官+執行員”協同執行機制,推動全院6個人民法庭對以調解方式結案、足額財產保全、爭議不大的案件進行自審自執,充分發揮人民法庭人熟、地熟、事熟等優勢,確保法庭直接執行落到實處。自推行人民法庭自審自執工作模式以來,全院6個人民法庭共執結75起案件。
執行接待“零距離”
架起為民“連心橋”
“真沒想到,一到法院就完成了這起執行案件的立案工作。法官不但熱情接待我,詳細了解案件情況,還現場給對方打電話,告知其應承擔的法律義務。”日前,來到榆樹市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立案的趙先生感慨道。
因執行法官需要經常外出辦理查封扣押、司法拘留、查看現場等機動性較強的工作,這就造成了“見執行法官難”的問題。為進一步暢通當事人與執行法官溝通聯系的渠道,榆樹市人民法院執行局專門制定出臺了《執行法官窗口值班接待工作規定》,通過前移執行接待窗口、推行輪流排班接待制度等舉措,有效解決了當事人反映的執行法官難約、難見、難找等問題,在法院和當事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和理解的“橋梁”。自2024年4月中旬實施此項工作以來,共接待當事人744人次,當日辦結來詢事項372件。
打好聯動“組合拳”
“查人找物”不再難
“被執行人張某的車輛出現在某加油站,目前正在加油……”不久前,榆樹市人民法院接到了來自榆樹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一通電話。執行干警在民警的配合下,成功鎖定了失聯被執行人張某的行蹤,并循線追擊,對其采取強制措施,按下了案件執行的“快進鍵”。
“執行難”首先難在查人找物上。為破解這一難題,榆樹市人民法院探索創新執行工作體制機制,大力推行“法院+公安”聯合協作工作機制,打好聯動執行“組合拳”。
榆樹市人民法院把各辦案團隊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匯總,形成“執行難”類案報告,深入分析查人找物等問題的痛點、堵點,向榆樹市公安機關發函,協力破解“執行難”問題。市公安局與市法院“一把手”牽頭對接,召開相關職能部門座談會,并達成共識。隨后,公安機關進行回函,在解決查人問題上,由指揮中心對接發函;在解決找物問題上,由交警大隊協助臨時控制車輛,并設立專線聯系電話,加大對規避執行、拒不執行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讓“消失的被執行人”無處遁形,推動更多案件實際執結。
異地執行亮“利劍”
“終本清倉”顯成效
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開展“終本清倉”專項行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兌現當事人的勝訴權益,榆樹市人民法院梳理申請恢復執行材料,深挖申請執行人提供了具體財產線索的案件,關聯終本案件,實行分類施策,全力推動終本積案實質性化解。
針對一批被執行人在外地,且消極履行、規避執行而“終本結案”的案件,榆樹市人民法院通過專項行動部署、制定行動預案,選派執行干警遠赴北京市、山東省、海南省、廣東省等地開展異地執行工作。同時,對涉民生及5萬元以下小標的案件進行重點“清倉”,深挖被執行人的財產線索,用好、用足強制措施,向行蹤不定、傳喚不到、拒不履行的被執行人集中“亮劍”。
“終本清倉”行動開展以來,共拘傳被執行人592人,拘留被執行人29人。通過采取強制措施,執行完畢案件142起,達成分期履行和解168起,多起案件經過上門談話而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聞令而行,是執行工作的常態;司法為民,是執行干警的初心。榆樹市人民法院將持續加大執行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在攻克“執行難”問題上下真功夫,牢牢守住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將勝訴當事人的“紙上權益”兌現成“真金白銀”,用實際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