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回歸社會的解戒人員過上正常的生活,既是戒毒康復是否成功的關鍵,也是事關社會安定的一件民生大事。
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戒毒專業優勢,堅持以打造戒毒社會化延伸品牌為著力點,著力解決“延伸什么”“如何延伸”“誰來延伸”,打造“社會化延伸+”戒毒工作模式,支持和指導社區(戒毒)康復工作、開展毒品預防宣傳教育,積極探索出了符合全市實際的司法行政戒毒場所社會化延伸工作模式,為解戒人員提供了更多的社會支持和幫助,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減少復吸率,提高生活質量。關愛,是最好的治愈藥。
沈新戒毒所干警為禁毒社工培訓
現場
社會化延伸服務他們在行動
沈陽市沈新強制隔離戒毒所在沈陽市和平區新華街道平安社區建立了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在社區二樓明亮的大廳,整潔寬敞的辦公區域,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解戒人員制作的工藝品上;墻面上張貼著各種關于戒毒康復的宣傳海報,用生動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向大家傳達著遠離毒品、重獲新生的信念。
“這個是積分兌換墻,解戒人員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后,就會得到積分以示鼓勵。”平安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劉暢向介紹道,“這邊是解戒人員體能鍛煉的區域,有跑步機、力量訓練設備等,那邊是指導站工作人員的辦公區,平日他們需要做回訪登記等信息記錄……”
指導站的工作人員正埋頭整理著各種資料,一摞摞文件擺放得整整齊齊,上面記錄著每一位戒毒康復者的進展情況。他們仔細地分析著數據,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為每一個人提供最適合的幫助。在會議室里,一場關于戒毒知識、工作技能等理論培訓和實操訓練講座正在進行。沈新戒毒所干警用生動的案例向指導站工作人員、社區禁毒志愿者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大家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不時地做著筆記。
“這樣的活動我們經常舉辦,沈新所將戒毒醫療、教育矯正、心理矯治、康復訓練等多種教育戒治方法和實踐經驗拓展運用到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中,開展多元化服務,與指導站工作人員一起開展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回訪調查評估、關愛走訪、創業和職業技能培訓等關懷救助工作,更好地幫助他們重新開始生活。”沈新強制隔離戒毒所教務科科長鄒廣輝說。
實例
康復指導站幫戒毒人員獲得“新生”
前不久,在沈陽市和平區新華街道平安社區的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舉行的活動中,解除強制隔離戒毒人員小李的媽媽握著指導站站長司云征的手激動地說:“幸好您一直幫助我兒子,多次跟他溝通,幫助他打開心結,使他重振精神,又聯系物業從事保安工作,現在他能自食其力,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真的太感謝您了。”
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癮的小李曾一度讓媽媽傷透了心,最嚴重的時候,他為了找錢買毒品把媽媽按倒在沙發上搶錢包,從強制隔離戒毒所出來后來到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在司云征的幫助下,小李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參加活動的其他解戒人員的家屬們也紛紛發言,提到家人們自參加社區(戒毒)康復以來的可喜變化時,無不激動落淚。
據悉,沈陽市戒毒場所共建立了8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這里不僅是一個幫助戒毒康復者重新融入社會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港灣。在這里,每一個人都在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無私奉獻,為戒毒康復人員搭建起一座通向新生的橋梁。
成效
越來越多的康復人員順利回歸社會
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的根本職能是服務。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暖心的人性化、感化式服務,是司法行政戒毒系統一以貫之的做法。對于家庭確實困難的解戒人員,指導站積極幫助他們申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難家庭臨時救助,主動幫他們尋找就業崗位。
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站長司云征曾接到一條信息:強戒人員張某將于3天后從強戒所出所回歸,請準時接收。3天后,司云征帶著指導站工作人員和社區志愿者一起來到強戒所將張某接到指導站簽訂社區康復協議,進行首次談話。
“首先祝賀你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指導站根據你的情況進行登記建檔,組建小組對你進行康復期間的教育指導、心理指導和康復指導等,希望你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司云征對張某說。但是張某從強戒所回來后,起初抵觸情緒很大、精神狀況很差,拒絕接受康復。“我們曾經幾次上門都被拒之門外,但是我沒有放棄,仔細分析了張某的心態,認為還有希望。”司云征說。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司云征再次上門時,張某終于被感動,主動到社區接受康復。“吸毒不僅危害自己的身體,還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危害,兒子打工掙的錢,我都想辦法要到手買毒品吸,現在很后悔當初吸毒,覺得十分對不起家庭。通過社區康復我要堅決戒除毒癮,回歸社會。”張某說。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司云征通過各方努力,幫助張某找到了物業保安的工作,如今張某正常生活、工作,至今未復吸。
像這樣幫扶關愛戒毒康復人員的溫情故事屢見不鮮。
解戒人員小劉曾因有吸毒的經歷飽嘗人間冷暖,吸毒時,家人躲他遠遠的,甚至左鄰右舍也對他指指點點。鄰居幾天看不到他,就會猜測,他是不是又進去了。從強戒所出來來到指導站后,司云征和他交上了朋友,現在不管是遇到了大事小事,他都會告訴司云征站長,讓他幫助拿主意。小劉表示,“指導站的工作人員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想想我都不能再沾上毒品。”
真情化絲雨,甘露潤人心。
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工作人員和戒毒干警一起用真心待人、以真情感人,徹底打消解戒人員的戒備心理,贏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很多戒毒康復人員主動配合幫社區網格員開展工作,還當上了社區志愿者,他們順利回歸社會,過上健康、穩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