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的勞務報酬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保障和未來希望,及時、妥善解決好農民工討薪難的問題,對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決策部署和“治源頭、防風險”的總體要求,近日,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人民法院聯合縣人社局、縣總工會等部門就三起拖欠農民工工資報酬案進行了訴前調解,幫助農民工討回了“血汗錢”,有力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案例一
原告吳某進城打工受雇于被告高某從事建筑工作。2024年以來,被告共拖欠原告吳某勞務費5700元,因多次催要無果,吳某向法院提起訴訟。
考慮到該案系農民工欠薪糾紛,為及時幫助農民工討回工資,院訴訟服務中心第一時間將案件導入訴前調解程序,并同時聯絡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相關人員參與聯合調解。
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和線下調查了解,調解員獲知被告近年來生意不景氣,加之上游老板至今也未向其支付全部工程款,才導致拖欠原告的勞務費一直未付。于是一方面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諒互讓,另一方面專門對被告釋法明理,明確告知其拖欠農名工工資應負的法律責任。經過耐心細致地勸導溝通,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被告高某于2024年12月30日一次性支付原告吳某勞務報酬等費用共計6000元,并在法院的見證下簽署了《調解協議書》。
案例二
2023年6月15日至2024年3月5日,被告張某雇傭原告王某在大同市東郊污水處理廠從事鋼結構安裝工作,期間共拖欠王某工資報酬9200元,并簽訂了《工資結算協議書》。雙方約定由被告在2024年8月31日前向原告支付3000元,同年9月30日前支付剩余的6200元。但支付期限屆滿后,被告仍分文未付,于是原告王某向法院提起訴訟。
為充分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院立案庭專門開辟了涉農民工討薪案綠色通道,優先立案優先調解,并第一時間將案件推送至縣總工會,指派院調解團隊協助指導調解工作。經過調解人員的釋法說理、耐心勸導,解析利弊,被告張某深刻認識到了自己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錯誤行為,表示愿意盡快籌措資金于今年年底前分兩次付清拖欠原告的全部勞務費,雙方當場達成調解協議并進行了司法確認。
案例三
原告白某是來自陜西省的一位農民,在我縣一直從事木工生意。2019年,被告吳某雇傭原告白某等人打家具,經結算后仍差白某7000元工錢一直未付,無奈之下白某將吳某訴至法院。
院訴訟服務中心受案后,為減輕當事人訴累,幫其盡快追回欠薪,立即指派調解員趕往被告所在地了解情況,并第一時間聯系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展開調查。經駐院訴前調解委員會、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縣總工會的多方聯動調解,被告吳某將所欠工錢在法官、調解員的見證下一次性支付完畢。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渾源縣人民法院將繼續秉持“案小事不小,小案不小看”工作理念,持續暢通農民工討薪綠色通道,充分運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妥善調處好每一起欠薪案件,切實解決好農民工的煩“薪”事,撐起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安薪傘”,讓廣大農民工兄弟“安薪”過好年。
來源:渾源政法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