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院幫我們要回了工資,我原來以為肯定沒戲了,沒想到還不到20天,錢就能拿到手……”
在對訴前調解案件進行回訪的時候,村民老劉激動地握著法官王中紅的手,有著說不完的感謝,而在去年這時,他和村民們還堵在工廠門口,差點起了沖突。
“不許走,你們把設備搬走了,我們的工資可怎么辦?”在一次執行司法拍賣設備交付過程中,陵川法院執行員李佩軍遇到了當地村民的阻攔。
聽說廠里的設備要被法院拉走,村民們陸續趕到了現場,試圖攔著即將離去的車輛討個說法,他們擔心自己打工的血汗錢就此打了水漂。
“廠里的設備儀器已經履行完司法拍賣程序,即將交付競拍成功的公司,我們這是履行法院正當的執行程序……”李佩軍向村民們解釋道。
對于村民的訴求,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們回去就和領導反映一下這個情況,看看怎么樣能解決你們工資的事情,希望你們能配合法院工作,隨后你們可以到陵川法院立案庭說清自己的訴求,我們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
聽到李佩軍的鄭重承諾,村民們經過一番商量,主動為運輸設備的車輛讓行……
兩日后,13位村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一同到了陵川法院立案庭,立案庭庭長王中紅耐心接待了他們,在他們的描述下,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張某在村里開了一個制作電子設備的工廠,為了讓自己的工廠方便運行,就在村里進行了招工,工資幾個月發一次,但也能補貼點家用。但好景不長,由于工廠制作的產品違法,負責人張某被立案偵查,隨后法院判決張某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50萬元,由于張某無法繳納罰金,法院對廠內的設備采取了司法拍賣的強制執行措施,于是才出現了村民聚集攔截執行人員的一幕。
當聽說村民們的工資還沒有兌付,王中紅關切地問道,“你們有沒有工資的相關證明?”
“有是有”,一位村民代表回答道,“我記得那會我們上班都有專人會記錄我們的工時,每天干了多少活,都寫得清清楚楚。每個月就是按照這些工時來給我們發工資的。”
王中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守護好農民工的血汗錢,解決好農民工薪“愁”問題,事關廣大農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也事關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
“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了你們的訴求,也看到了你們的不容易。不過,有些問題我們還得進一步核實和調查。”王中紅繼續說道,“請放心,我們會全力以赴為你們討回公道。如果你們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隨時與我們聯系。”
村民們紛紛表示感激,他們知道,這一刻,他們不再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而是有了法院這個強大的后盾。
隨后,王中紅與執行局局長景國慶、分管執行副院長王冰、分管立案的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秦宏福一起開會商量了起來。
“這個勞務合同糾紛案件雖然涉及的人比較多,但是事實清楚,法律關系與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可通過訴前調解渠道解決糾紛。”
“案件涉及到執行款,如果我們在調解階段執行局就能參與進來的話,可以執行的更快一些,遇到什么問題也方便溝通。”
“上繳罰金我們執行局這邊可以暫緩一個月,看看你們調解的情況,在這之前調解完成,就可以讓村民們先拿到工資。”
“對于立案、調解、司法確認、執行款發放我們也可以提前制定預案,確保執行當中不出錯。”
工資欠多少,欠了幾個月,證據是關鍵!
立案庭楊慧英主動聯系了公安局調取了考勤表、記工表等相關證據。
考勤表、記工表有了,具體工資該怎么算呢,6月份工資表倒是記載比較清楚,但是7月份每個人工作時間不一樣……
“那就一個人一個人地算!”
十幾個人,幾十張考勤表,涉及到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楊慧英不敢耽擱,也不敢絲毫馬虎。
“9天半沒有上班,補發95元,加班18個小時,每小時10元共180元,滿勤300元,工作20天零3個小時,每小時7元,工資1456元……”
一個人又一個人,一張表又一張表,計算、核對,終于清楚了。
“有了工資明細,就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在忙碌了整整兩天后,楊慧英說道。
接到通知后,13人又來到了法院。
“我是陵川法院特邀調解員韓偉,由于負責人張某現在在監獄服刑,所以我們今天組織你們先核對一下工資,并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然后我們會把調解意見反饋給張某,你們是否同意調解?”
“我們同意調解!”
“好!調解期間,我們向陵川縣公安局調取了考勤表和記工表,對于6月工資有明確的記載,7月份的工資通過計算已經得出,現在和你們一一核對金額……”
“小王,6月工資2527元,經過計算7月工資444元,共計2971元……老劉,6月工資……”
“確認無誤,沒有意見!”
“好,現在工資也確認了,你們的銀行卡號也預留了,我們會和張某進行聯系,你們回家等消息吧!”
在看到法院這一份份滿滿的誠意之后,村民們在回家的路上和第一次來法院時的疑惑、不安有了明顯的區別。
王中紅和監獄進行了聯系,并通過電話講明了事情的由來,為盡快解決糾紛,決定和調解員韓偉親自去一趟。
帶著13人的調解意見,驅車300余公里,終于在監獄見到張某,韓偉向他詳細說明了13位農民工對工資的訴求,介紹了該廠目前設備的拍賣情況,并向他解釋了訴前調解的優勢和具體流程。
韓偉在現場打開手機,與村民代表進行了視頻通話,就這樣村民與張某實現了屏幕“聚首”。通過視頻溝通,張某現場表示,同意按照法院確定的金額來支付工資,雙方達成了一致調解意見。
王中紅和韓偉趁熱打鐵,把調解協議打印好,由獄警交給張某核對并捺印。
在雙方的申請下,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并出具了裁定書,這樣就有了執行依據。
短短兩天后,案件移送執行,執行局將工資款匯入了村民們預留的賬戶。
“王庭長,我們來送錦旗啦!”幾位村民代表手捧著錦旗,臉上洋溢著感激之情,走進了陵川法院立案庭的大門。距離他們第一次來法院還不到20天的時間,13位村民的工資已經全部順利到賬。
王中紅聞聲迎了出來,看到村民們手中的錦旗,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是太好了,看到你們這么高興,我們也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村民上前幾步,將錦旗遞到了王中紅手中,感激地說,“真的太感謝你們了,王庭長,我們都以為血汗錢要打水漂了,結果沒有想到還能幫我們要了回來,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王中紅接過錦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看到你們能夠順利拿到工資,我們也很高興。法律是公正的,也是溫暖的,它應該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和保障。希望你們以后的生活越來越好,如果還有什么困難,隨時都可以來找我們。”
村民們紛紛點頭,這份感動,他們會永遠銘記在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守住人民的心,守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項永無止境的長期任務。陵川法院的訴前調解團隊正是在處理一起起案件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收獲了這份獨特的社會價值與職業榮耀。在陵川法院的立案大廳里,這溫馨而感人的一幕被定格了下來。它不僅見證了法院工作人員為民解憂的初心和使命,也傳遞了法律的溫度和力量……
來源:晉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