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城朝西南方向,順山沿甘陶河蜿蜒行駛42公里,就到了遠近聞名的測魚鎮。該鎮位于兩省三市五縣交界地,有19個行政村1.3萬余口人。井陘縣公安局測魚派出所就在該鎮上,現有3名民警、5名輔警,以“90后”為主,平均年齡31歲,是井陘縣公安局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團隊。他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巧用群防群治靈活警務,立足“兩抓兩帶五步”工作法,為群眾化難題、解糾紛,讓古鎮滿溢暖暖“警民魚水情”,描繪了大山深處亮麗的和諧“楓”景。
“腳沾泥土”搞調研做貼民心的“真行家”
“堅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首先體現的是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責任和擔當!”守護著深山里群眾的安危,年輕的測魚派出所所長王健講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群眾的滿意從哪里來?就從派出所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需,真正為群眾辦實事中來。2023年9月,王健到任后就帶領這群城里來的、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警員堅定了一條心:說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他們抱起筆記本,走鄉串戶,做起了大走訪、大摸排工作。
走訪調查很快有了結果,他們發現轄區矛盾糾紛呈三大特點:新舊交織,除鄰里矛盾、婚姻家庭糾紛、宅基地糾紛等傳統矛盾多發外,土地承包糾紛、移民糾紛、拆遷補償糾紛等由經濟利益調整引發的新型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隱蔽性強,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潛藏矛盾糾紛不“露面”,爆發時極易轉為民轉刑案件;信訪隱患大,山區法律服務匱乏,矛盾糾紛不能及時化解,信訪風險加劇。
組建群防群治“親戚網”力解群眾“死結”“疙瘩”
兜底調查,幫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任務,擺在了派出所民輔警的案頭。“每一個‘死結’‘疙瘩’,都有前因后果。咱們組建群防群治‘親戚網’,別怕跑爛兩雙鞋,跟著‘親戚’一道,為群眾論理講法說情,化解矛盾糾紛。”王健一番話,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我們要轉換身份,做群眾的家人,心貼心引導他們換位思考,同時要面對面為他們做法律宣講,做解開‘疙瘩’的‘能工巧匠’,護佑百姓安居樂業。”
很快,王健求教領導、專家,咨詢同事、同學,針對測魚鎮存在的地域面積廣、東西跨度大、出警時間長等現實問題,總結出化解矛盾糾紛的“兩抓兩帶五步”工作法,以打造農村治保會組織和村級義警組織為重點,解決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難題。
“兩抓”,即抓基層治保會組織建設,健全各村治保組織;抓治保會規范管理,建立組織制度、生活制度、工作制度和監督制度。“兩帶”,即治保會成員帶頭、黨員帶頭,帶頭遵紀守法,帶頭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五步”,即一建、二到、三調、四研、五定。一建,即各村建立治安委員會隊伍,并配齊治保主任;二到,即矛盾糾紛發生后,治保會成員第一時間到事發點,看現場、問情況、做記錄;三調,即治保會成員、“五老”調解員,組織調解,結果入檔,仍有訴求的上報鄉鎮、派出所,包片包村干部、警務人員會同村治保主任拿出初步意見;四研,即鄉鎮治安穩定領導小組對信訪案件進行調研、研判,對于疑難問題,請教法援專家,拿出意見;五定,即鄉鎮黨委政府負責人、派出所所長約見訴求人,把關定向,將矛盾化解在鄉鎮。
真抓實干,換來碩果累累。據統計,今年以來,測魚派出所受理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59.09%,群眾零投訴,無進京訪。
“文”“武”兼備勾勒大數據協同“作戰網”
山區派出所警力少,如何有效實現轄區的警務保障?王健帶領團隊在前期調研基礎上,“文”“武”兼備,勾勒出一張轄區大數據支撐的協同“作戰網”,確保山區警務服務溝溝梁梁不缺位,群眾滿意百分百。
“文”,即通過“一冊一書”“AI尚法”“警校共建”,帶動轄區力量進行法律專業技能學習。“一冊一書”,是王健收集當地常見矛盾糾紛案例,結合相關法律規定,編寫的一冊《農村常見矛盾糾紛案例解答》和一書《農村常見矛盾糾紛處理法律依據》,涵蓋民事、治安、刑事等多個法律領域的基礎知識。“AI尚法”,是該所與高等院校聯合,引進“AI尚法”大數據法律援助平臺,為民輔警提供便捷、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提高執法辦案效率。“警校共建”,是該所與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法律援助律師建立良好的學習交流關系,民輔警可隨時請教法律問題,律師也為民輔警及村治保會成員提供法律學習的建議和資源,提升民輔警法律素養。
“武”,是通過聯合偵查破案、情報信息共享、治安防控聯動、服務群眾協作等警務聯動,為群眾保駕護航。該所與周邊地區派出所針對跨區域犯罪案件建立聯合偵查機制,當發生涉及測魚鎮與相鄰地區的刑事案件時,各方警力“一同上陣”,提高破案效率。
測魚派出所堅持培育群防群治力量和為民辦實事兩翼驅動,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該所轄區刑事案件破案率和行政案件辦結率均為100%,在石家莊市名列前茅,收獲了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