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電視臺《都市報道60分》欄目對紅橋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件進行實地采訪報道。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李先生家里有一輛油車,每年的油費、保養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看到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李先生不免有些心動。于是,李先生把自己的汽車信息掛在了聊天軟件上,讓朋友們幫忙宣傳轉發。沒過幾天,就有一個之前認識的朋友王某主動聯系了李先生,聲稱自己有渠道可以幫李先生賣車。沒想到這筆看似十分順利的交易,讓李先生糟心不已。
李先生通過與王某視頻連線,實時看到了交易過程,雖然當時錢沒有到賬,但是絲毫沒有懷疑這筆交易的真實性。隨后,雙方約好當天下午在指定地點交車。雙方見面后,李先生發現自己的卡里還沒有收到錢,王某解釋說,ATM機轉賬不會實時到賬,李先生跟王某要轉賬憑條,王某卻提出要先去個廁所。王某出來后,將5張轉賬憑條交給了李先生,李先生發現,這5張憑條都在同一個位置模糊了,王某以不小心弄濕了為由給搪塞了過去。
此后的幾天,李先生隔三差五就會催下王某的錢款,結果都被王某以過年的原因給搪塞了過去。又過了幾天,王某告訴李先生,他有一個朋友先替自己把錢給李先生,這回肯定沒問題。為了讓李先生放心,王某還拍了跟朋友去銀行取錢的視頻,就在李先生滿懷期待地等待著錢款到賬時,結果這一次又是希望落空。眼看著車沒了,錢也遲遲沒到賬,李先生萬般無奈下選擇了報警。
經查,王某為騙取被害人李先生信任,故意與李先生視頻通話制造轉賬成功假象,并在明知自己賬戶余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用水涂抹銀行轉賬憑條的方式,將轉賬憑條上的失敗字樣全部抹去,進而隱瞞轉賬失敗的真相,后又以各種借口拖延支付,致使李先生遭受重大損失。王某騙取李先生的汽車后,以自己的名義辦理了抵押借款和出售,所得錢款均用于清償個人債務和個人揮霍。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該案件經紅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王某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檢察官提示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詐騙案件并不少見。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人們的知識盲區、信任誤區實施詐騙。因此,我們在進行交易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方面了解相關信息,慎重決策。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