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公司工作人員”來到寬帶用戶家中,聲稱免費升級網絡或維修設備,卻悄悄在線路上安裝了一個“黑盒子”,協助境外人員使用該線路撥打電話,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今年以來,本市刑偵部門先后破獲類似案件60余起,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
普通百姓家驚現電詐“黑盒子”
今年夏天,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會同北辰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九大隊經過縝密偵查,破獲了一起不法分子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員,以到寬帶用戶家中維修寬帶網絡為由安裝“黑盒子”,協助他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抓獲了嫌疑人李某。
李某交代,他之前通過網絡應聘了一份“安裝設備”的工作,“上級”將假冒寬帶公司員工的工牌、要安裝的“黑盒子”郵寄給他,線上派發上門安裝任務。他安裝第一個“黑盒子”的報酬是300元,此后每安裝一個,報酬就遞增100元。
“嫌疑人明知自己是在為電信網絡詐騙服務,但為了獲取高額報酬,還是選擇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刑偵總隊四支隊一大隊民警王坤鵬介紹說。
據介紹,今年以來,本市公安刑偵部門已抓獲3名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員到用戶家中安裝“黑盒子”的犯罪嫌疑人,破獲案件60余起。
嫌疑人作案手段極具迷惑性
在這些案件中,用戶家中固定電話線終端多了一個閃爍著信號的“黑盒子”,這就是運行中的VOIP語音網關。它將境外網絡信號轉化為本地固話信號,每小時可撥打電話數千個。而部分被安裝“黑盒子”的用戶,誤認為這就是普通的“機頂盒”。不法分子利用這一特點,給境外詐騙來電披上了一層國內號碼的“外衣”,以提升詐騙成功率。同時,不法分子通過遠程控制異地設備,實現了人機分離,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此類詐騙團伙組織化極強,作案行為隱蔽,且針對特定人群。”刑偵總隊四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李嘉璐說,“他們的安裝目標主要是老年人家庭或小旅館。這些場所的特點是固定電話安裝時間較久,且使用頻率較低。”
今年10月,濱海新區公安局刑偵支隊破獲的案件中,嫌疑人為了騙取通訊公司用戶的信任,特意在網上購買了印有“聯通”字樣的背心。作案過程中,犯罪團伙也非常警覺,一般會安排一撥人上門安裝,另一撥人上門拆卸,回收設備。他們使用一部電話的時間,一般僅有1到2天,就是因為擔心被公安機關或運營商監測到該線路的異常行為。
需多方合力做好防范預警工作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人員為了方便作案、轉移贓款、逃避打擊,需要大量掩蓋詐騙行為的“通道”,其中不僅有“黑盒子”,也有個人電話卡、銀行卡及相關信息,并衍生出推廣引流等涉詐黑灰產,通過多種手段誘騙群眾“協助”完成詐騙犯罪。警方提示,應注意識別詐騙手段。
刑偵總隊七支隊三大隊大隊長李玉國介紹,此類詐騙行為容易盯上老年人等群體,是因為部分老年人不了解如何判定“上門人員”的身份。應繼續加強反詐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群眾的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李嘉璐說,通常電信網絡詐騙會包括“人物未知、線上溝通、利誘或威脅”等要素,當遇到這些要素時,必須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對“上門人員”進行充分的身份核實。而且,要通過廣泛的宣傳,進一步提升潛在受害群眾的發現能力,避免其淪為電詐團伙的“工具人”。
近年來,我國不斷建立預警勸阻等機制,提升預警信息監測發現能力。針對此類將“黑盒子”安裝進群眾家庭的案件,應進一步提升技術防范能力,及時排查固定電話等風險,并對群眾進行有效提醒。
李玉國稱,各平臺要強化責任意識,對不法分子通過招聘網站等渠道招募“下家”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應進一步完善招聘信息發布流程,對招聘企業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嚴格審核和動態把關。特別是對一些資質存疑、薪資過高的公司招聘進行復核,如發現違法違規問題,應做好用戶風險警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