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電視臺《都市報道60分》欄目對紅橋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詐騙案件進行實地采訪報道。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家住紅橋區的張女士,跟丈夫李先生都有著穩定的工作,平時沒有什么大的花銷,日子過得踏實又幸福。張女士在單位有一個同事王某,兩人關系非常要好。王某平時出手很大方,給人感覺家里條件不錯,言語間經常提及自己有賺錢的門路。
一天,王某對張女士說,自己與他人合伙經營著一家小額貸公司,目前手上有一個投資項目,存入4萬,每月可以給付張女士2200元利息,存滿一年后額外再給18000元年息。張女士聽后當即給王某轉賬了4萬元,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賺到了12000余元利息。
在如此高額且穩定的利息面前,張女士覺得跟著王某投資真是跟對了,還后悔著沒多投一些錢。這時王某提出,眼下公司有一個新的投資項目,讓張女士再追加投資20萬元,一年的利息能有36000元,張女士掏空了家中積蓄勉強湊了16萬余元,全部交給了王某。
然而,張女士再也沒有收到利息,而是被王某告知,公司出現了周轉困難,急需張女士加大投資幫助公司度過難關。在王某的要求下,張女士和其丈夫前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共辦理了27次貸款,貸款金額高達250萬余元。直到再也聯系不上王某,張女士和其丈夫無力償還貸款時,才意識到被騙,趕緊報了警。
經查,王某不僅日常消費大手大腳,更是沉迷于在直播平臺給男主播“刷禮物”,兩年內竟打賞了200萬余元,高額的消費支出遠遠超出了王某的實際經濟能力,致使其負債累累。為維持自己精心營造的“富二代”身份,王某便將“算盤”打到了閨蜜張女士身上。靠著精心樹立的人設和步步為營的謀劃,王某虛構自己與他人經營小額貸公司的事實,謊稱投資能夠獲取高額回報,多次騙取張女士與李先生的錢款共計250萬余元,后將犯罪所得用于償還其個人貸款、網絡直播消費等,給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最終,王某編織的謊言在法律面前無所遁形,該案件經紅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王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二十二萬元。
檢察官提示
友誼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然而有時候友誼的面紗下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出于對朋友的信任,輕而易舉相信對方編造的謊言,不僅會造成財產上的損失,同時也帶來了情感上的傷害。在交友中,一定要擦亮雙眼,切勿被表象蒙蔽,對“朋友”頻繁提出的用款請求要謹慎對待,理智判斷投資理財的風險和可行性,選擇正規投資渠道,守好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