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化解矛盾在基層。在東麗區的萬新街,有個“亞楠調解室”,街里街坊有了矛盾都會到工作室說道說道。亞楠是誰?這個工作室怎么成為社區基層治理的好幫手呢?一起去看看。
平亞楠,在萬新派出所當片兒警已經27年了。發揮他人熟地熟的優勢,今年5月,東麗區以萬新街道為試點,成立了亞楠調解室。不過,調解室里可不只他一個人,網格員、法官、檢察官、司法所工作人員等,總共7位調解員,遇到復雜的糾紛,利用各自的優勢,一塊兒幫著解決。
這兩天,萬隆社區里的兩戶鄰居就因為樓上暖氣漏水泡了樓下,賠償的事兒談不攏,要打官司。幫著兩家化解矛盾,調解室的工作人員一起做工作。給雙方講清楚,要是上訴有哪些流程,需要擔負什么費用。同時也從中說和,平時工作都挺忙的,而且鄰里鄰居住著,還是以和為貴,現場兩家各退一步達成和解。
這樣的笑聲,在“亞楠調解室”里,也越來越多。從成立到現在,一共化解了189起糾紛。根據本市制定的《推進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專項工作方案》,目前,全市已經打造了300多個品牌調解室,接下來,由市委政法委牽頭,還將組織3200多名在職和退休的法官、檢察官,包聯社區、村,依托調解室參與基層矛盾化解。
市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處長蔣璇子介紹說,將針對婚姻家庭、鄰里、勞資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矛盾糾紛的滾動排查,及時發現,多元化解,讓小矛盾小問題化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