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法官了!我們孩子有救了!”
陽光明媚的冬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朝陽法院)法官張璐、張帆來到申請執行人小石家,小石的父母熱情地迎法官進屋,客廳茶幾上炒好的自種板栗還冒著熱氣,小石卻只能躺在床上翹首盼望著見到兩位法官。
2021年7月15日早9時17分,23歲的小石的人生來了一個大轉彎。
為了避讓駕駛電動三輪車逆行的李某,騎車的小石摔倒在路邊不省人事。醒來時,已經躺在了無影燈下。頸段脊髓損傷、頸椎脫位、頸椎骨折、高位截癱、頭皮裂傷、肝功能異?!痉ㄨb定意見書顯示:一級傷殘,長期護理,建議護理人數為1至2人。
李某認為自己雖然逆行,但并沒有和小石發生碰撞,不愿意承擔任何賠償責任。交管部門認定李某違規駕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駕駛非機動車在道路上逆向行駛,違反分道行駛,是造成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小石存在未安全行駛的違法行為,是次要原因。法院結合證據判決李某賠償小石醫療費、護理費、傷殘賠償金等共計184萬元。
一審判決生效后,小石向朝陽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經執行法官張帆查詢,未發現被執行人李某名下有房產、車輛、存款等財產可供執行。
李某向執行法官表示,其與妻子在京務工,撫養兩個孩子,租住在朝陽區村里,無賠償履行能力。其戶籍所在地村委會證明李某家庭情況困難。
“一個月的康復費用就要四五萬,住不起啊!”康復機構的專業復健指導是小石亟須的,但是高昂的費用卻是這一普通農村家庭所負擔不起的。在康復機構住了一個多月后,小石被父母接回家照顧,但是不專業的護理幾次險些將小石又推到了生死的邊緣,小石的媽媽至今想起來是一次次的后怕。
“我就這么一個兒子,他倒下了,我的天都塌了!”小石的媽媽說起事發時的情況,眼淚止不住地流。小石脖子以下都不受控,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全靠父母照料。父母務農操勞多年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剛參加工作不久就倒下了,重新回到了全力依靠父母照料的嬰兒階段,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由于小石的父母也身患疾病,全家僅靠父親打零工為生,小石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朝陽法院綜合審判庭收到申請材料經過嚴格審核,依法依規給小石提供了救助金。
“救助金收到了吧,今天我們過來是想來看看你,咱的康復訓練一定要堅持做下去!”張璐法官知道救助金可以支持小石繼續進行康復訓練,每一項審核操作都盡力往前趕,及時將救助金發放到位。
小石看到法官后滿臉都是笑意,介紹自己康復時遇到的困難,“特別感謝法官,來了好幾趟了,水都不喝一口……我一定堅持好好康復?!?/p>
司法救助不是終點,而是幫扶被救助人的起點。朝陽法院也將依法繼續為小石追索尚未履行的賠償金。
文/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