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凌晨,外賣小哥在送餐途中偶遇三名陌生男子正駕車從井下拖拽電纜,看著舉止不像正常施工,于是立即撥打電話報警。直到后來接到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的電話,他才知道自己提供的這條線索為國家挽回了四五十萬元的財產損失。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案件回顧
被告人羅某、石某和邢某三人一起進京務工,因三人系老鄉關系且脾氣性格相投,后于2024年初合租于一處民房。因三人花銷較大,打工所得很快變得捉襟見肘,于是便開始研究起了來錢快的“偏門”。三人都曾從事過井下鋪設電纜的工作,對井下通信電纜的情況較為熟悉,知道大概哪些區域會有停止使用但尚未拆除的通信電纜,于是三人一拍即合打起了盜竊“廢棄”電纜的主意。經過幾天的查找,三人很快便找到了作案地點。
羅某有一輛工程車,車內還有液壓鉗、大剪刀、錐桶、鎬頭等工具。三人“分工明確”,石某主要負責下井切割捆綁,羅某負責駕車拖拽,邢某路邊望風并在得手后盤線裝車。
選好作案地點、準備好工具,羅某定好了4月8日晚“就是發”的吉日,但沒成想石某卻因家中有事臨時離京,而邢某面對會坐牢的風險打起了退堂鼓,但最終巨額誘惑戰勝了僅存的理智,邢某還是入伙了。就像此前設想的一樣,“切割、拖拽、裝車、跑路……”,即便是在燈火通明的路邊,即使有車輛、行人經過,二人的犯罪行徑絲毫沒有被影響,也沒有遇到他人上前盤問的情形。
第一天,二人盜竊的電纜就賣了68000元,得知此事后,石某也立即返京入伙。第二天,安全;第三天,順利;第四天,更加熟練;第五天,習以為常;第六天,得意忘形;第七天,事情敗露……
案發當晚,外賣員高某駕車途經案發地,在路口看到了三人“開工”的場景,因三人舉止不同于常規施工,觀察了一段時間后便在離開時撥打了110報警。高某離開后,羅某也覺得可能事情敗露,隨即通知石某、邢某裝車走人,此后再也沒敢繼續作案。
經高某報案,警方很快便與被害單位取得聯系,經被害單位核查,發現確有盜竊事實發生,海淀分局隨即對本案立案偵查,三人身份及行蹤也很快被警方鎖定,隨后三人相繼落網。
經查,自2024年4月8日至15日間,被告人羅某、邢某、石某在案發路段通過下井切割、駕車拖拽的方式秘密竊取被害單位已停用的通信電纜三條,長度共計1140米,銷贓獲利達53萬余元。經海淀區檢察院有效引導偵查取證,涉案贓款已全部追回。
2024年9月,海淀區檢察院以盜竊罪對被告人羅某等三人提起公訴。近日,海淀法院對本案作出一審判決,以盜竊罪判處被告人羅某等三人有期徒刑6年6個月至10年不等,三名被告人當庭表示認罪認罰。
通訊員/毛震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