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召開勞動者權益保障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市檢察機關做實“檢護民生”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情況,發布《北京市檢察機關勞動者權益保障典型案例》。
2024年以來,北京市檢察機關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綜合運用“四大檢察”職能,高質效辦好勞動者權益保障案件,取得顯著成效,共辦理勞動者權益保障案件6391件,幫助勞動者討薪7400余萬元,以可感可觸的方式讓勞動者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一創新工作舉措,扎實履行民事支持起訴等職能
一是主動摸排線索。依托“民事支持起訴”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通過與人社、法院、仲裁、法援、工會等部門建立的工作機制及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全面深入摸排欠薪案件線索。深入建筑工地一線,與勞動者直接溝通交流,第一時間了解欠薪情況。石景山區檢察院依托機制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欠薪投訴舉報與民生檢察履職線索篩查相結合,2024年以來成功幫助305名勞動者討薪750余萬元。
二是暢通“綠色通道”。針對勞動者訴求緊迫的特點,實現討薪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并注重強化暢通與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等跨部門全流程維權綠色通道。延慶區檢察院牽頭與本區相關部門會簽《民事檢察支持起訴聯系協作會議紀要》,聯合區法律援助中心協同辦理“支持起訴+法律援助”手續,減輕勞動者訴訟負擔;支持起訴后,推動法院審判環節快審快結,并密切關注案件執行情況。通過聯合多部門力量,全流程、多角度尋求治理欠薪“最優解”。
三是強化調查核實。針對勞動者舉證能力不足等問題,深入開展調查核實工作、厘清基礎事實,對于勞動者難以自行獲取的證據材料,通過主動聯系維權相對方、實地走訪調查等方式及時固定完善。此外,還結合勞動者的實際困難為其提供便利,如通過視頻接訪、上門接訴等方式簡化受理程序,靈活運用電話、微信方式核實欠薪數額,協助指導勞動者撰寫民事起訴狀、整理證據材料,幫助網絡查詢訴訟進展、指導網上立案等。
四是加強訴訟監督。以高質效辦好“民生小案”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心頭大事”。市檢一分院、延慶區檢察院辦理的賈某某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抗訴案,經調查核實查明案涉工程4次轉包、違法分包的基本事實,經依法抗訴后,法院追加2名連帶責任人,改判由4個主體承擔連帶責任,幫助勞動者拿到全部賠償款。
二準確適用法律,依法懲治惡意欠薪刑事犯罪
一是加大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懲治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罰。依托兩法銜接等機制強化立案監督,做實提前介入、引導取證,依法履行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辦案職責,全市共辦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移送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刑銜接”案件6件,辦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審查逮捕案件3件3人、審查起訴案件6件6人,有效發揮刑罰的懲治和震懾作用。
二是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等制度,督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籌措資金,最大程度幫助勞動者追討欠薪。市檢三分院、朝陽區檢察院辦理的彭某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會同公安、人社部門共同開展彭某某教育轉化工作,力促105位勞動者被拖欠的83萬余元勞動報酬全部即時支付到位。
三是嚴厲打擊非正常手段討薪犯罪行為。大興區檢察院建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共發現涉及北京11個區工程建筑行業敲詐勒索犯罪線索151條,公安機關立案偵查18件、刑事拘留142人,檢察機關已批準逮捕49人、提起公訴10件33人。
三聚焦重點領域,穩妥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一是助力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落實。全市通過辦案督促行政機關檢查建筑工地190余家次,下達整改通知書64份,作出行政處罰29萬余元,監督13個建設方按規定辦理農民工工資專戶,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保函2份,涉及擔保金額2100余萬元。
二是保障高溫作業勞動者合法權益。大興區檢察院、朝陽區檢察院根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平臺反映的問題線索,針對轄區部分用人單位未按時發放高溫補貼、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問題開展監督辦案,行政機關積極履職督促相關企業落實勞動者高溫津貼發放工作,向3200余名勞動者補發高溫津貼66萬余元。
四加強聯動履職,促進勞動者權益保障釋放更大效能
一是推動治理欠薪聯動機制更加健全。在市級層面,市院已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市總工會分別會簽加強欠薪案件支持起訴和民事訴訟監督、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協同推進“一函兩書”制度落實等工作機制,重點關注勞動者討薪訴求,挖掘案件線索。在區級層面,各院與相關部門分別就調查取證、矛盾調處、法律援助、立案受理、司法救助等環節形成工作機制,共同做好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
二是積極推動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化解與支持起訴相結合,及時高效化解糾紛。房山區檢察院在辦理趙某等43人支持起訴案時,聯合屬地街道多次與發包方、總包方、分包方及農民工溝通協調、釋法說理,促成雙方達成訴前和解,同時持續跟進確保工資發放至個人。
三是推進矛盾糾紛的溯源治理。檢察機關在辦案的同時,注重分析糾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通過加強普法宣傳、釋法說理、檢察建議等方式推進溯源治理。市院、通州區檢察院就用戶通過個人賬號發布招聘快遞員短視頻并引流至線下,后續發生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向某互聯網公司制發檢察建議,從源頭治理網絡虛假招聘行為。
發布會現場,來自中央、市屬多家主流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