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真是太感謝了!”拿到補貼款的村民,難掩高興的神色。日前,北京市密云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密云法院)依托多元調解+速裁,多方聯動,通過西田各莊鎮“說法評理”平臺成功化解104戶村民爭議近十年的煤改電機器買賣合同糾紛案。
時間回到2015年,某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某設備有限公司)成為煤改電空調設備的中標單位。密云區西田各莊鎮牛盆峪村的村民張某等從該公司處購買了7P空氣源熱泵機器。最初的政策是國家補貼2萬元,個人繳納9000元設備款,后因補貼政策發生調整,國家補貼增加至2.4萬元。個人應負擔金額減少4000元,某科技有限公司應當把個人減少負擔的4000元退回給村民,但是這筆多交的設備款村民們一直沒有拿到。于是,在1戶村民起訴至法院后,剩余103戶村民紛紛向村里反映,希望盡快拿到補貼款。
“法官,并非我們一直扣著這筆錢不給村民,只是這筆補貼款沒在我們賬戶上,我們也沒法給村民發下去。而且時間久遠,有些票據與身份證不一致,還有購買人死亡需要繼承的情況,這些我們都無法核實。”面對村民的不信任,設備公司的老板也向法官說自己的苦衷。
原來,為了保障補貼款能夠準確順利發放,需要對補貼名單、補貼政策針對的用戶進行一一核對,但是由于企業審核能力有限,導致該筆補貼款遲遲未發放。
為了實質性化解糾紛,密云法院通過“說法評理”平臺,會同鎮平安辦、司法所、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村委會等多元力量進行數次調解。
基于村民和公司之間缺乏信任基礎、無法平和對話的現狀,也為了增強群眾的信心、打消顧慮,密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依托多元調解+速裁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訴前解紛的作用。一方面,主管副院長通過“院長包鎮”機制,向西田各莊鎮政府了解案件背景、村民想法,并實地走訪,與區農業農村局、鎮農業農村辦公室進行座談,了解補貼款發放流程和困難,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另一方面,承辦法官通過“說法評理”平臺,與屬地司法所聯合開展糾紛化解工作,多次協同鎮農業農村辦公室、村委會、律師等進行反復磋商,組織企業、村民面對面溝通調解方案。最終,僅用兩天雙方成功達成一致意見。法院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司法強制力,讓104戶村民吃上了“定心丸”。
據了解,目前案款已全部劃入村民賬戶。至此,該起爭議近十年、涉及104戶村民的群體性糾紛得以妥善化解。
文/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