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襲,熟悉的生活
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
但在西城,在西城大媽的隊伍中
與志愿與奉獻有關的一切
并沒有停下奔跑的步伐
在歲月靜好時,他們抱團奉獻
成為一輪暖陽發光熱
當疫情來臨時,他們化整為零
成為一片星河各閃光
今天,大媽就帶您走近
四支西城大媽團隊
一起感受開啟“加速模式”的他們
女子消防隊
線下轉線上串起“關愛鏈”
“從線下走訪查隱患,變成線上服務解難題”。作為鐵樹斜街社區的“明星”志愿服務團隊,在戰“疫”中,女子消防隊的志愿者們用一條電話線串起了巡訪鏈,串起了關愛鏈。
“吳師傅與丁師傅老兩口沒有口罩出不了門,子女住得遠也過不來,兩位老人斷菜好幾天了,只湊合吃了炒面和之前買的元宵,希望社區重點關注一下。”
“好的,收到,我們會及時解決”。
在女子消防隊的微信群里,一則隊員發布的“求助信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快,社區就為兩位老人送去了口罩,而志愿者則主動“承包”了老人的跑腿任務。
線下變線上
防控初期,按照防疫工作要求,女子消防隊暫時停止了每日街巷巡查工作。但剛剛過去幾天,忙碌慣了的隊員們就待不住了。
“光是向社區主動請纓參與防控工作的志愿者,就有好幾位。”鐵樹斜街社區黨委書記劉彬為志愿者們的服務熱情點贊。就這樣,在社區的引導下,“線下轉線上”成為既保障無接觸志愿服務又發揮女子消防隊員特長的“兩全辦法”。
劉彬介紹,以往女子消防隊隊員們一直活躍在街巷中,為不少居民宣傳了消防知識,消除了安全隱患。在這種服務模式下,隊員與街巷中的老人們成了熟人。在疫情期間,女子消防隊合理安排巡訪班次、巡訪對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系,對社區內的空巢老人、殘疾家庭每日巡訪。
除了與社區積極配合,及時解決老人的生活困難,隊員們仍不忘“老本行”。“無論是打電話,還是跑腿送菜,隊員們都不忘提醒老人們注意消防安全,‘酒精消毒遠離明火’等都成了疫情期間隊員們必提醒的內容。”
彩虹志愿服務隊
藍馬甲變紅馬甲彩虹成“星火”
以前,他們是地下的彩虹,如今,他們是各社區的星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寧靜的生活。昔日平安地鐵志愿者,從地下轉到地面,藍馬甲轉換成紅馬甲。從平安地鐵志愿者變成防疫志愿者。不管是主場變換,還是馬甲的變換,永遠不變的是志愿者的奉獻精神。”最近,彩虹志愿服務隊隊長石京紅發布的一則朋友圈獲贊無數。“地下轉地面”“藍馬甲變紅馬甲”正是彩虹志愿服務隊在戰疫期間的改變。
藍馬甲&紅馬甲
就近參與社區防控
“從疫情防控初期開始,我們團隊就響應相關規定,暫停了集體活動,但我們活動停了,工作卻不停,隊員們按照就近原則,融入到各自社區,多人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服務,在社區人員進出處測體溫、驗證、登記外來人員信息……”除了藍馬甲變成了紅馬甲,彩虹志愿服務隊日常用于發布服務任務的微信群也成了隊員們記錄、分享抗疫生活的交流群。大家在群里及時分享官方戰疫信息,倡導大家不信謠不傳謠,骨干積極分子們還在群里發布自己制作的宣傳防疫美圖、發表自己烹飪的美食、展示自己精巧的手工作品,用充滿希望的美好生活,為大家加油鼓勁。
如今,石京紅隨時都留心著志愿服務群里的信息,她要把這些材料都保留下來。“等到抗疫勝利了,就開個分享會,有了這期間的交流和鍛煉,我們的團隊一定會更加齊心、更加熱情。”
垃圾分類宣傳隊
做好“老本行”發揮新作用
抗擊疫情,也不能落下垃圾分類。
這是新風街一號院垃圾分類宣傳隊隊員們的心聲。
因為疫情,垃圾分類宣傳隊團體活動按下了暫停鍵。“以往,光是在寒假里帶學生們體驗垃圾分類,就有好幾場,如今活動停了,但大家也都沒有閑著。抗擊疫情,也不能撂下垃圾分類,隊員們不僅做好自家家庭垃圾的分類,還積極配合社區的要求,向大家宣傳‘用過的口罩、眼鏡、手套’等防護廢物屬于有害垃圾,一定要經過剪碎等處理后,定點投入紅色垃圾桶。”垃圾分類宣傳隊隊長田紅分享著隊員們的戰疫生活。
隊員們參與社區防控
除了繼續宣傳好垃圾分類,隊員們還發揮特長,身體力行助力社區疫情防控。
“在我們團隊,有隊員發揮特長創作詩歌,為大家伙的戰疫行動加油鼓勁,還有隊員從大年三十就開始宅在家,至今都沒出門。就像我當初在志愿服務群里發起的倡議那樣,‘國家有難,咱不添亂!坐在家里,就是貢獻!親戚不走,來年還有!朋友不聚,回頭再敘!’大家伙都用自己的行動,支持著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田紅介紹,根據實際情況,隊員們各自行動,有條件的,主動參與社區防控服務,在封閉小區的出入口檢查兩證,成了大家伙的守門人,出不了門的,就把“宅在家”貫徹到底,顧好小家,不給國家“添亂”。
愛心暢行指南針
指路員變咨詢員與消毒員
以往,京味兒濃厚的大柵欄游客如織,那時,三井社區愛心暢行指南針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如今,為了疫情防控,大柵欄施行封閉管理,服務隊隊員成為了奉獻熱情的“志愿先鋒”。
“為了補充社區的防控力量,社區黨委在志愿者中發出倡議,號召志愿者參與‘抗疫咨詢’服務,負責居民電話接聽與居民咨詢接待工作。這倡議一發布,名額很快就報滿了。”雖然是愛心暢行指南針服務隊隊長,但能“搶到”這個服務名額,朱淑琴阿姨還挺自豪。社區設置的咨詢崗每天分三班,每個班2小時,1名志愿者值班,為居民解答關于居家觀察、辦理出入證、人員流動登記等問題。這工作不輕松,但只要能給社區防控助一把力,大家都很積極,單光是指路隊,就有好幾位志愿者主動報名。
除了當咨詢員,隊員們還活躍在街巷衛生消殺的崗位上,每次消殺完畢,隊員們都認真在社區防控三色信息表上做好記錄。
如今,在各自的志愿服務崗位上奉獻著力量,日子過得挺充實,但朱阿姨和隊員們最盼望的還是疫情快快過去。“等到一切都好起來,我們還要接著指路,提供更好的服務,希望大家伙能來大柵欄逛逛,我們肯定能讓大家都能感受咱西城人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