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蕩蕩的街道
藏在口罩下的人們
社區(村)的嚴防死守……
疫情帶給人們生活上的變化
使焦慮情緒悄悄蔓延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海淀派出所是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疫情來襲
海淀派出所吹響保衛轄區群眾生命安全的戰斗集結號
全力配合各部門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在抗擊疫情中體現“楓橋”溫度
為了做好轄區小南莊新區社區居民的心理疏導
海淀派出所第三社區警務隊副隊長沙學東
帶頭成立了一支“爺爺奶奶勸導隊”
不僅激發了社區老人參與社區工作的熱情
還極大地緩和了居民的焦躁情緒
小南莊新區社區是萬柳地區出名的老舊小區“大雜院”,四成居民是租戶,接近一半居民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同時,兩個物業公司管理,4個出入口要負責值守,人手嚴重不足,防疫工作壓力巨大。尤其大年初七第一個返京潮來臨后,防疫壓力進一步增大。在對社區居民進行出入登記、量體溫、勸導居家觀察時,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夠配合的現象。
“以前吵兩句嘴,大家不當回事,現在影響特別不好”。沙學東發現后,把做好社區群眾的心理疏導放在了心上。誰說話最有影響力,大家又信服呢?當然是爺爺奶奶。作為社區黨組織副書記,沙學東發揮自己嘴甜的優勢,打電話一位一位的邀請,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70多歲,最小61歲、最大83歲的“爺爺奶奶勸導隊”。
沙學東介紹,“爺爺奶奶勸導隊”采取分散作業和集中勸導的方式開展工作,早、中、晚按時段固定在社區門口監督進入小區人員量體溫、做登記。遇到發生爭執的情況,爺爺奶奶們來勸。這一舉措,不僅激發了爺爺奶奶參與社區工作的熱情,而且極大的緩和了居民的焦躁情緒。“這個32歲的小沙書記真有一套!”社區居民都沖他比起了大拇指,親切地稱他為“小沙書記”。
說起自己“入隊”的酸甜苦辣,爺爺奶奶們你一言我一語,談論得熱火朝天。一次2小時的站崗,對不配合登記的人員苦口婆心地勸導……爺爺奶奶們不光要克服身體上的疲累,還要面臨家里人的反對。“家人說讓我歇一歇,我說不行,我們在家休息的時候,外面也有人替我們站崗,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作為普通群眾,也要站出來。”勸導隊成員王淑芝告訴小編。
“對于返京人員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像他們這種老爺爺老奶奶的勸說,年輕人一般都能聽進去。”小沙書記說。前兩天,社區的某位男性租戶返京登記時,特意詢問了在疫情高發地區的女友是否能在近日返京。交流過程中小伙子言辭還越來越激烈。這時,“爺爺奶奶勸導隊”出馬了。
“小伙子,你看你的年齡跟我孫子年齡差不多,你們兩人一定能見面,但現在不著急,再等一段時間,等疫情情況穩定穩定再讓她回來行嗎?”
“你看我,80歲的人了,為什么在這站崗呢?就是為了大家的安全,為了整個社區的安全啊。”……
隨著爺爺奶奶溫柔、耐心的勸說,小伙子情緒也慢慢平和,答應勸說女友近期不再返京。
時間一天天過去,“爺爺奶奶勸導隊”在社區知名度越來越高。經常有居民過來捐贈口罩、雨衣等防疫物品。“前兩天,有個小伙子過來,放下兩大桶消毒酒精就走,我們都沒來得及問姓名,”72歲的社區老黨員、勸導隊成員陳闖告訴小編。“你說我們心里什么感覺?只有一個字,暖。我們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心里熱乎乎的,感覺更有干勁了。”
△社區居民在樓上拍攝的“爺爺奶奶勸導隊”值守畫面。
“爺爺奶奶勸導隊”
不僅把社區的老年力量團結起來
給他們發揮余熱的機會
更體現了全民抗疫的決心
我們相信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贏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