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朵鮮花訴說緬懷追思,萬把火炬點亮精神坐標。
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于4月1日至6日在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微信公眾號開展“致敬緬懷、踔厲前行——2022年清明節網上祭奠見義勇為英烈主題活動”。
網上活動頁面設有全國見義勇為英烈榜,并開設獻花功能。從4月1日到6日,獻花頁面訪問總量超過416萬人次,獻花總量超過236萬。其中,手機移動端訪問超過384萬人次,獻花超過224萬;電腦端訪問超過32萬人次,獻花超過12萬。活動短視頻在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微信視頻號播放近90萬次,火炬助力超過1萬,掀起向見義勇為英烈致敬的網絡熱潮。
豎起豐碑
讓見義勇為事跡廣為流傳
統計數據顯示,30年來,受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等部門聯合表彰的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共1300多名。其中,以拉齊尼·巴依卡、王紅旭、沈星、李學生、殷雪梅等為代表的210多名見義勇為英烈,面對違法犯罪行為和突如其來的災害事故,為保障國家、集體利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畏艱險、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獻出了寶貴生命。
英烈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寶貴精神財富,更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力量源泉。
時值清明,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開展此次清明節網上祭奠活動,旨在繼承緬懷先人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大力宣傳弘揚見義勇為英烈事跡和見義勇為精神。
活動期間,《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網站,中央政法媒體網站,長安網群、各地見義勇為基金會(協會)宣傳平臺發布相關新聞報道281篇,政務網站文章165篇,微信文章3096篇,客戶端文章2597篇,微博1214條;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刊發活動新聞總閱讀量超過147萬,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點燃心火
掀起崇尚英烈學習英烈熱潮
第十四屆擬表彰全國見義勇為英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于2021年1月4日,為挽救落入冰窟中的兒童不幸光榮犧牲。當拉齊尼被救援隊在湖底找到時,他的雙手依然保持著托舉的姿勢。
2021年6月1日,第十四屆擬表彰全國見義勇為英烈、人民教師王紅旭營救起兩名落水兒童后,終因體力不支被江水吞沒,不幸光榮犧牲。
第九屆全國見義勇為英烈、鞋廠工人李學生,于2005年2月20日傍晚,為挽救兩名在鐵路鐵軌上玩耍的兒童生命,被飛馳的火車撞飛,獻出年僅37歲的寶貴生命。
第九屆全國見義勇為英烈、人民教師殷雪梅,于2005年3月31日中午,面對飛馳而來的汽車,奮力將6名學生從馬路中央推向路邊,自己卻被撞出20多米,壯烈犧牲。
……
英魂不泯,浩氣長存。英烈榜上鐫刻的一個個名字,是無數見義勇為先進人物的典型代表,盡管他們的職業不同、年齡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將國家、集體利益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挺身而出、見義勇為。
此次網上祭奠活動,是一次精神洗禮,更是一場靈魂觸動。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對見義勇為英烈的追思和緬懷,對見義勇為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網友“漢子”在留言中說:“總有人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默默堅守,撐起萬家團圓,燈火通明!致敬英雄!謝謝你們用生命守護住這萬家燈火!”網友“野蠻生長”說:“哪有什么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網友“淮楠醬”寫下:“平凡的人鑄就著不平凡的人生!都是榜樣!都值得每一個人學習!”網友“喬治”留言:“用平凡的事鑄就了偉大的中國人奉獻精神!致敬!”
賡續精神
激發參與見義勇為主動自覺
最深的悼念是銘記,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高的致敬是奮進。
此次網上祭奠活動掀起的熱潮也感染、感動了見義勇為英烈的親屬,他們紛紛表示對此次活動的感謝與支持,表達了賡續、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的信念。
第十四屆擬表彰全國見義勇為英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動情地說:“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和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的關懷。作為一名父親,我的心很痛,但是我為他驕傲,他做的是好事。以后我也要教育好其他的兒子和孫子,讓他們以拉齊尼為榜樣,維穩戍邊、保家衛國。”
殷雪梅的女兒潘霞表示:“雖然母親離開我們17年了,但她一直活在我們心中。她舍身救人的英雄壯舉如同一盞明燈激勵著更多的人善行義舉。我將時刻以母親為榜樣,秉持好一份大愛之心,在抗擊疫情、服務群眾、守護平安的道路上繼續忠誠履職、腳踏實地、不負榮光。”
第九屆全國見義勇為英烈李學生的女兒李敏代表全家感謝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的關心關愛,表示將秉承父親遺志,傳承和發揚見義勇為精神,以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回報社會。
在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帶動下,各省(區、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也紛紛在網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清明節主題紀念活動;同時結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勢,組織開展陵園祭掃、家庭慰問、校園“云祭奠”等形式的線下活動,致敬見義勇為英烈,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社會參與見義勇為的主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