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安網北京1月10日電(安羽)“法治在治國理政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作用。要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法治智慧、法治力量助推“十四五”開好局。”
1月9日,在京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要求,以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作用為著力點,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務。
為此,要向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一是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法治引擎。具體舉措包括:
——要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嚴懲破壞市場競爭秩序、侵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犯罪,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要圍繞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知識產權訴訟機制,推動形成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全鏈條保障體系。
——要圍繞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加強立法跨區域溝通協調,建立健全執法司法協作機制。
二是為守護群眾美好生活傳遞法治溫度。具體舉措包括:
——要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努力提供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執法司法產品。
——要加大民生領域執法司法保障力度,依法妥善審理“三農”領域案件,依法解決民生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加強法治鄉村建設,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要準確貫徹實施民法典,加強重點領域民事審判和監督指導工作,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有尊嚴、更為體面。要優化政法公共服務,持續推出戶籍、交通管理、移民和出入境、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領域便民利民新措施。
三是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護航。具體舉措包括:
——要整合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等各方資源,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
——要加快形成銜接配套的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
——要加快構建海外利益安全保護體系。
——要完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和機構,健全完善優秀涉外法律人才推薦機制,加快培養復合型涉外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