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法院要不來錢就是執行不力嗎?聽大法官怎么說【政法大咖的超級網課】
        時間:2020-12-29 17:24來源:中國長安網責任編輯:王曉蕾

        14日上午,中國政法實務大講堂走進中國人民大學。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劉貴祥以“新時代中國特色執行制度”為主題,為現場師生授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人民法院將牢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執行工作作為以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活動,既是法律實施的關鍵環節,也是法律活動最終可以收獲的“果實”;既是“法之必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將解決執行難確定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的目標。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出并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不斷鞏固工作成果,完善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執行體制機制、理念和模式。

        一、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司法制度,關鍵看是否符合國情、能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我國歷來實行的是由法院集中行使執行權的“一元制”模式。近年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進一步加強對執行權的制約監督,積極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不斷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與審判權相分離的執行機構。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法院實行“審執合一”的體制。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執行案件迅猛增加,“審執合一”的做法不僅不符合社會化大分工的形勢發展需要,容易引發權力尋租的弊端也日益凸顯。為進一步強化審判權與執行權之間的制約監督,從1983年開始,一些人民法院就設置了執行庭或執行組,實行初步的審執分立。近年來,人民法院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推動審執分離體制改革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在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民法院設立執行裁判庭,行使執行裁判權;不具備條件的人民法院,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由執行機構不同部門或團隊行使。通過加強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確保執行權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二是建立完善三統一的執行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嚴格落實中央《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中關于落實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和統一指揮的執行工作機制的要求,強力推進“三統一”體制機制落實落地。成立四級法院統一使用的執行指揮中心,實現執行管理扁平化、集約化、可視化、規范化、智慧化。建立健全提級執行、指定執行等制度機制,對于下級法院久拖不執、存在地方保護、疑難復雜的案件,由上級法院提級執行或者指定其他法院執行。強化同級法院之間的協同配合,建立委托執行管理系統,減少了執行人員外出執行的次數,極大節約了執行成本。

        三是建立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破解執行難是系統工程,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統籌各方面資源,協力攻堅克難,實現對執行難的綜合治理。在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過程中,人民法院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貫徹到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執行聯動機制,不斷強化執行外部監督。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基本成熟定型,為解決執行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執行工作路子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堅持完善中國特色執行工作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制度,推動執行工作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以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先導,必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執行工作必須首先要講求政治效果,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執行工作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最后一個環節,必須講求法律效果,嚴格適用和執行法律規定,維護司法權威和法治尊嚴;執行工作是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義務的活動,直接涉及各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須講求社會效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至少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和效率是司法的重要價值追求。執行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及時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對效率的要求很高。但同時,執行程序也非常復雜,涉及大量的實體法律問題和方方面面的法律關系,也必須要保障公平。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50多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執行規范體系,為確保依法公正高效執行提供了法律依據。比如,為解決保全難和保全亂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有關財產保全的司法解釋,降低保全擔保金額,引入財產保全責任險,不斷降低保全門檻和成本;創設案外人異議前移制度,將終局執行中的案外人異議和異議之訴程序引入保全執行階段,充分保障案外人的救濟權利。比如,出臺有關變更、追加當事人的司法解釋,遵循變更、追加法定原則和充分救濟原則,努力在迅速實現債權與程序保障之間、在執行效率與執行公正之間實現平衡。再如,在堅持外觀主義為原則的前提下,通過案外人異議、異議之訴等制度設置,給予案外人充分的程序和實體救濟,兼顧了執行的公正價值與效率價值。

        二是處理好加大執行力度與善意文明執行的關系。執行工作是依靠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重要手段。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依法突出執行工作的強制性,持續加大執行力度,及時保障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仍然是執行工作的重心和主線。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執行工作對各方當事人影響重大,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要堅持比例原則,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避免亂執行、過度執行。要樹立善意文明執行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執行的理念,著眼于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提升把握司法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依法履職與服務大局、促進發展相統一。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明確要求嚴禁超標的查封和亂查封,要求財產處置階段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要求充分發揮查封財產的融資功能,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span>

        三是處理好“執行不力”與“執行不能”的關系。概括來講,執行難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執行不力”,包括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被執行人規避執行、逃避執行、抗拒執行;執行規范化水平不高、執行力量不足、執行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通過“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第二個層次是“執行不能”。即,有相當一部分案件的被執行人完全喪失履行能力、經核查確無財產可供執行,客觀上不具備執行條件,即使法院窮盡一切措施,也無法實際執行到位。不管在哪個國家,對于“執行不能”案件,都屬于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并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需要通過個人破產、社會救助等制度機制予以解決,不屬于申請執行的范圍,不能進入執行程序。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對于“執行不能”案件,人民法院并未置之不理,而是通過嚴格審查后進入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納入“終本案件庫”統一管理,對被執行人常態化限制高消費,并在查控系統每半年自動查詢被執行人財產一次,發現財產的要及時恢復執行。

        三、探索形成中國特色執行模式

        近年來,人民法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改革創新破解執行難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執行查控、財產變現、反規避執行、執行管理等工作模式的重大變革。

        一是以執行網絡查控系統為核心的執行查控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創新工作思路,依靠信息技術手段,與掌握財產登記信息的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聯網對接,逐步建立覆蓋全國范圍和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截至目前,已經與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有效覆蓋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個人信息,實現了人民法院財產調查方式的根本變革。自2014年12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1月底,全國法院通過網絡查控系統累計凍結銀行存款1.2萬億余元、網絡資金552.64億元,對4869.41萬件案件查詢了車輛、證券、船舶、房屋、土地等動產不動產信息。在推進網絡查控系統建設的同時,人民法院十分注重對信息安全和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專門就網絡查控建規立制,建立起一套非常嚴格的網絡查控操作流程,讓所有財產查控操作全程留痕。

        二是以網絡司法拍賣為核心的財產變現模式。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為傳統財產變現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人民法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將互聯網技術與司法拍賣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網絡司法拍賣,即通過互聯網平臺拍賣標的物,拍賣程序中的公告、繳納保證金、競買、確認成交等所有拍賣行為,都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自2017年3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1月,全國法院共計拍賣標的物147.7萬件,已成交69.4萬件,成交額1.36萬億元,標的物成交率64%,共計為當事人節省傭金423億元。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還出臺專門司法解釋,創設了當事人議價、定向詢價、網絡詢價和委托評估等形式多樣的評估方式,開發建立了統一網絡詢價平臺,不斷提升財產評估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以聯合信用懲戒為核心的反規避執行模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加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法律制度”。2016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簽署文件,采取11類150項懲戒措施,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出行、購房、投資、招投標等進行限制。通過與相關單位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自動識別、自動攔截、自動懲戒,真正讓“老賴”無處遁形。自2013年10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2月5日,全國法院正在發布中的失信被執行人為624萬人,累計限制6726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673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495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于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同時,人民法院深切認識到,失信懲戒措施是黨和人民賦予人民法院的權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必須保持敬畏、謹慎用權。聯合信用懲戒的著力點必須要聚焦到打擊少數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等違法失信行為上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修改有關失信懲戒和限制消費的司法解釋,總結各地關于分級分類管理、信用修復、納入失信名單預通知等經驗做法,完善相關制度,通過有溫度的司法,給“誠實而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

        四是以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執行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數據鐵籠”,約束執行權,規范執行行為,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切實可行的網絡化監控體系。從2014年開始,對全國法院近20年來未實際執結的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清查核錄,把1600余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執行案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建成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全國執行干警在一個平臺辦案,規范了執行辦案標準和流程,強化了關鍵節點管控,解決了過去管不了人、管不了案的難題。建立健全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指揮綜合管理平臺,具有20多項子系統,基本實現“一站式”執行公開、“一鍵式”案件督辦,真正讓執行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實現執行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并強調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中國特色執行模式,是立足于中國國情,在司法實踐中探索形成并不斷完善的,具有顯著優勢,并且經過了“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的全面檢驗。2019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在190個評估經濟體中,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46位躍升至第31位。尤其是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排名第5;體現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排名第1,是全球最佳實踐者。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人民法院各項工作包括執行工作對此作出了重要貢獻。

        ?/span>

        通過近些年執行工作的發展變遷,我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我國的執行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中國特色執行制度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為做到了“七個堅持”: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做到學深悟透做實,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須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按照“強制性、規范化、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做到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體制機制模式變革努力破解執行難題,促進執行工作轉型升級。必須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使決策更科學、管理更精準、辦案更高效。必須堅持勇于擔當、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發展變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無比正確性的具體體現,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具體體現。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立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努力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奮勇前進,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附2:

        新時代中國特色執行制度

        (3000字左右節選稿)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人民法院將牢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執行工作作為以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活動,既是法律實施的關鍵環節,也是法律活動最終可以收獲的“果實”;既是“法之必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的目標。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出并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不斷鞏固工作成果,完善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執行體制機制、理念和模式。

        一、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司法制度,關鍵看是否符合國情、能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我國歷來實行的是由法院集中行使執行權的“一元制”模式。近年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進一步加強對執行權的制約監督,積極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不斷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

        一是建立完善與審判權相分離的執行機構。近年來,人民法院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推動審執分離體制改革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在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民法院設立執行裁判庭,行使執行裁判權;不具備條件的人民法院,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由執行機構不同部門或團隊行使。通過強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確保執行權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二是建立完善三統一的執行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嚴格落實中央《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強力推進“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體制機制落實落地。成立四級法院統一使用的執行指揮中心,實現執行管理扁平化、集約化、可視化、規范化、智慧化。建立健全提級執行、指定執行等制度機制,對于下級法院久拖不執、存在地方保護、疑難復雜的案件,由上級法院提級執行或者指定給其他法院執行。強化同級法院之間的協同配合,建立委托執行管理系統,減少了執行人員外出執行的次數,極大節約了執行成本。

        三是建立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破解執行難是系統工程,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統籌各方面資源,協力攻堅克難,實現對執行難的綜合治理。在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過程中,人民法院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貫徹到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執行聯動機制,不斷強化執行外部監督。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基本成熟定型,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執行工作路子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堅持完善中國特色執行工作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制度,推動執行工作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以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先導,必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要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至少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和效率是司法的重要價值追求。執行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及時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對效率的要求很高。但同時,執行程序也非常復雜,涉及大量的實體法律問題和方方面面的法律關系,也必須要保障公平。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50多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執行規范體系,為確保依法公正高效執行提供了法律依據。比如,為解決保全難和保全亂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有關財產保全的司法解釋,降低保全擔保金額,引入財產保全責任險,不斷降低保全門檻和成本;創設案外人異議前移制度,將終局執行中的案外人異議和異議之訴程序引入保全執行階段,充分保障案外人的救濟權利,等等。

        二是處理好加大執行力度與善意文明執行的關系。執行工作是依靠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重要手段。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依法突出執行工作的強制性,持續加大執行力度,及時保障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仍然是執行工作的重心和主線。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執行工作對各方當事人影響重大,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要堅持比例原則,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避免亂執行、過度執行。要樹立善意文明執行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執行的理念,著眼于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提升把握司法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依法履職與服務大局、促進發展相統一。

        三是處理好“執行不力”與“執行不能”的關系。概括來講,執行難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執行不力”,包括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被執行人規避執行、逃避執行、抗拒執行;執行規范化水平不高、執行力量不足、執行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通過“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第二個層次是“執行不能”。不管在哪個國家,對于“執行不能”案件,都屬于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并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需要通過個人破產、社會救助等制度機制予以解決,不屬于申請執行的范圍,不能進入執行程序。但在我國,對于“執行不能”案件,人民法院并未置之不理,而是通過嚴格審查后進入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納入“終本案件庫”統一管理,對被執行人常態化限制高消費,并在查控系統每半年自動查詢被執行人財產一次,發現財產的要及時恢復執行。

        三、探索形成中國特色執行模式

        近年來,人民法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改革創新破解執行難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執行查控、財產變現、反規避執行、執行管理等工作模式的重大變革。

        一是以執行網絡查控系統為核心的執行查控模式。最高人民法院依靠信息技術手段,與掌握財產登記信息的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聯網對接,逐步建立覆蓋全國范圍和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截至目前,已經與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等16類25項信息,有效覆蓋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個人信息,實現了人民法院財產調查方式的根本變革。?

        二是以網絡司法拍賣為核心的財產變現模式。人民法院將互聯網技術與司法拍賣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網絡司法拍賣,即通過互聯網平臺拍賣標的物。自2017年3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1月,全國法院共計拍賣標的物147.7萬件,已成交69.4萬件,成交額1.36萬億元,標的物成交率64%,共計為當事人節省傭金423億元。同時,出臺專門司法解釋,創設了當事人議價、定向詢價、網絡詢價和委托評估等形式多樣的評估方式,開發建立了統一網絡詢價平臺,不斷提升財產評估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以聯合信用懲戒為核心的反規避執行模式。2016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簽署文件,采取11類150項懲戒措施,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出行、購房、投資、招投標等進行限制。同時,人民法院深切認識到,失信懲戒措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必須保持敬畏、謹慎用權。聯合信用懲戒的著力點必須要聚焦到打擊少數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等違法失信行為上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修改有關失信懲戒和限制消費的司法解釋,總結各地關于分級分類管理、信用修復、納入失信名單預通知等經驗做法,完善相關制度,通過有溫度的司法,給“誠實而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

        四是以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執行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數據鐵籠”,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切實可行的網絡化監控體系。從2014年開始,對全國法院近20年來未實際執結的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清查核錄,把1600余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執行案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建成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全國執行干警在一個平臺辦案,規范了執行辦案標準和流程,強化了關鍵節點管控。建立健全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指揮綜合管理平臺,具有20多項子系統,基本實現“一站式”執行公開、“一鍵式”案件督辦,真正讓執行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實現執行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

        通過近些年執行工作的發展變遷,我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我國的執行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中國特色執行制度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為做到了“七個堅持”: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必須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做到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執行工作轉型升級。必須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必須堅持勇于擔當、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建立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努力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奮勇前進,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附3:

        新時代中國特色執行制度

        (署名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人民法院將牢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決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奮力推進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依法治國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執行工作作為以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活動,既是法律實施的關鍵環節,也是法律活動最終可以收獲的“果實”;既是“法之必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將解決執行難確定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的目標。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提出并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目標,不斷鞏固工作成果,完善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的執行體制機制、理念和模式。

        一、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司法制度,關鍵看是否符合國情、能否解決本國實際問題”。我國歷來實行的是由法院集中行使執行權的“一元制”模式。近年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進一步加強對執行權的制約監督,積極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不斷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體制機制,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與審判權相分離的執行機構。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法院實行“審執合一”的體制。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執行案件迅猛增加,“審執合一”的做法不僅不符合社會化大分工的形勢發展需要,容易引發權力尋租的弊端也日益凸顯。為進一步強化審判權與執行權之間的制約監督,從1983年開始,一些人民法院就設置了執行庭或執行組,實行初步的審執分立。近年來,人民法院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推動審執分離體制改革的精神,進一步深化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相分離,在具備一定條件的人民法院設立執行裁判庭,行使執行裁判權;不具備條件的人民法院,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由執行機構不同部門或團隊行使。通過加強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確保執行權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運行。

        二是建立完善三統一的執行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嚴格落實中央《關于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中關于落實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和統一指揮的執行工作機制的要求,強力推進“三統一”體制機制落實落地。成立四級法院統一使用的執行指揮中心,實現執行管理扁平化、集約化、可視化、規范化、智慧化。建立健全提級執行、指定執行等制度機制,對于下級法院久拖不執、存在地方保護、疑難復雜的案件,由上級法院提級執行或者指定其他法院執行。強化同級法院之間的協同配合,建立委托執行管理系統,減少了執行人員外出執行的次數,極大節約了執行成本。

        三是建立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破解執行難是系統工程,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統籌各方面資源,協力攻堅克難,實現對執行難的綜合治理。在構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過程中,人民法院把堅持黨的絕對領導貫徹到執行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執行聯動機制,不斷強化執行外部監督。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基本成熟定型,為解決執行難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執行工作路子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堅持完善中國特色執行工作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建立健全中國特色執行制度,推動執行工作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以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先導,必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執行工作必須首先要講求政治效果,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執行工作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最后一個環節,必須講求法律效果,嚴格適用和執行法律規定,維護司法權威和法治尊嚴;執行工作是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權利義務的活動,直接涉及各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須講求社會效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實現“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至少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和效率是司法的重要價值追求。執行程序的主要目的是及時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對效率的要求很高。但同時,執行程序也非常復雜,涉及大量的實體法律問題和方方面面的法律關系,也必須要保障公平。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50多個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執行規范體系,為確保依法公正高效執行提供了法律依據。比如,為解決保全難和保全亂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有關財產保全的司法解釋,降低保全擔保金額,引入財產保全責任險,不斷降低保全門檻和成本;創設案外人異議前移制度,將終局執行中的案外人異議和異議之訴程序引入保全執行階段,充分保障案外人的救濟權利。比如,出臺有關變更、追加當事人的司法解釋,遵循變更、追加法定原則和充分救濟原則,努力在迅速實現債權與程序保障之間、在執行效率與執行公正之間實現平衡。再如,在堅持外觀主義為原則的前提下,通過案外人異議、異議之訴等制度設置,給予案外人充分的程序和實體救濟,兼顧了執行的公正價值與效率價值。

        二是處理好加大執行力度與善意文明執行的關系。執行工作是依靠國家強制力實現生效裁判的重要手段。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依法突出執行工作的強制性,持續加大執行力度,及時保障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仍然是執行工作的重心和主線。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執行工作對各方當事人影響重大,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要堅持比例原則,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避免亂執行、過度執行。要樹立善意文明執行是更高水平、更高層次執行的理念,著眼于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提升把握司法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依法履職與服務大局、促進發展相統一。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明確要求嚴禁超標的查封和亂查封,要求財產處置階段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要求充分發揮查封財產的融資功能,為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創造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span>

        三是處理好“執行不力”與“執行不能”的關系。概括來講,執行難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執行不力”,包括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被執行人規避執行、逃避執行、抗拒執行;執行規范化水平不高、執行力量不足、執行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通過“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基本解決。第二個層次是“執行不能”。即,有相當一部分案件的被執行人完全喪失履行能力、經核查確無財產可供執行,客觀上不具備執行條件,即使法院窮盡一切措施,也無法實際執行到位。不管在哪個國家,對于“執行不能”案件,都屬于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商業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并非法院執行不力所致,需要通過個人破產、社會救助等制度機制予以解決,不屬于申請執行的范圍,不能進入執行程序。但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以,對于“執行不能”案件,人民法院并未置之不理,而是通過嚴格審查后進入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納入“終本案件庫”統一管理,對被執行人常態化限制高消費,并在查控系統每半年自動查詢被執行人財產一次,發現財產的要及時恢復執行。

        三、探索形成中國特色執行模式

        近年來,人民法院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以改革創新破解執行難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實現執行查控、財產變現、反規避執行、執行管理等工作模式的重大變革。

        一是以執行網絡查控系統為核心的執行查控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創新工作思路,依靠信息技術手段,與掌握財產登記信息的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聯網對接,逐步建立覆蓋全國范圍和主要財產形式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截至目前,已經與公安部、民政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可以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有效覆蓋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個人信息,實現了人民法院財產調查方式的根本變革。自2014年12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1月底,全國法院通過網絡查控系統累計凍結銀行存款1.2萬億余元、網絡資金552.64億元,對4869.41萬件案件查詢了車輛、證券、船舶、房屋、土地等動產不動產信息。在推進網絡查控系統建設的同時,人民法院十分注重對信息安全和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專門就網絡查控建規立制,建立起一套非常嚴格的網絡查控操作流程,讓所有財產查控操作全程留痕。

        二是以網絡司法拍賣為核心的財產變現模式。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為傳統財產變現模式的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人民法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將互聯網技術與司法拍賣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網絡司法拍賣,即通過互聯網平臺拍賣標的物,拍賣程序中的公告、繳納保證金、競買、確認成交等所有拍賣行為,都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自2017年3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1月,全國法院共計拍賣標的物147.7萬件,已成交69.4萬件,成交額1.36萬億元,標的物成交率64%,共計為當事人節省傭金423億元。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還出臺專門司法解釋,創設了當事人議價、定向詢價、網絡詢價和委托評估等形式多樣的評估方式,開發建立了統一網絡詢價平臺,不斷提升財產評估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三是以聯合信用懲戒為核心的反規避執行模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加快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法律制度”。2016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簽署文件,采取11類150項懲戒措施,對失信被執行人擔任公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出行、購房、投資、招投標等進行限制。通過與相關單位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實現對失信被執行人自動識別、自動攔截、自動懲戒,真正讓“老賴”無處遁形。自2013年10月系統上線以來至今年12月5日,全國法院正在發布中的失信被執行人為624萬人,累計限制6726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673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495萬名失信被執行人迫于懲戒壓力自動履行了義務。同時,人民法院深切認識到,失信懲戒措施是黨和人民賦予人民法院的權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必須保持敬畏、謹慎用權。聯合信用懲戒的著力點必須要聚焦到打擊少數規避執行、抗拒執行等違法失信行為上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修改有關失信懲戒和限制消費的司法解釋,總結各地關于分級分類管理、信用修復、納入失信名單預通知等經驗做法,完善相關制度,通過有溫度的司法,給“誠實而不幸”的人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

        四是以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執行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數據鐵籠”,約束執行權,規范執行行為,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切實可行的網絡化監控體系。從2014年開始,對全國法院近20年來未實際執結的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清查核錄,把1600余萬案件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徹底解決執行案件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問題。建成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全國執行干警在一個平臺辦案,規范了執行辦案標準和流程,強化了關鍵節點管控,解決了過去管不了人、管不了案的難題。建立健全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指揮綜合管理平臺,具有20多項子系統,基本實現“一站式”執行公開、“一鍵式”案件督辦,真正讓執行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實現執行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并強調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中國特色執行模式,是立足于中國國情,在司法實踐中探索形成并不斷完善的,具有顯著優勢,并且經過了“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的全面檢驗。2019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在190個評估經濟體中,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46位躍升至第31位。尤其是評價民商事司法制度與法院工作質效的“執行合同”指標排名第5;體現司法制度與工作機制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排名第1,是全球最佳實踐者。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人民法院各項工作包括執行工作對此作出了重要貢獻。

        ?/span>

        通過近些年執行工作的發展變遷,我們越來越深切感受到,我國的執行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中國特色執行制度之所以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從根本上來講,是因為做到了“七個堅持”: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真正做到學深悟透做實,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須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民生熱點痛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按照“強制性、規范化、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做到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必須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體制機制模式變革努力破解執行難題,促進執行工作轉型升級。必須堅持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執行工作發展的重要支撐,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執行工作深度融合,使決策更科學、管理更精準、辦案更高效。必須堅持勇于擔當、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實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發展變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的具體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無比正確性的具體體現,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具體體現。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立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著力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努力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奮勇前進,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相關報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主辦

        Copyright 2015 www.kvicp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 14028866 號-1 中國長安網 ? 2017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国产人精品视频69| 成人777777|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AV无码免费看| 欧美一级亚洲一级| 国产一级在线免费观看|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干日日操日日射| 亚洲综合图片网|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在线人成| 欧美欧洲性色老头老妇|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片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色毛片| 绿巨人晚上彻底放飞自己| 国产一区在线mmai| 韩国理论片中文字幕版电影|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老少交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 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在线|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午夜| 天堂www网最新版资源官网| 快穿之肉玩具系统|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免费下载|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又粗又大又猛又爽免费视频| 五月天综合网站| 大豆网52dun怪汉网如如|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看欧美黄色大片| 免费在线公开视频|